● 兔
- 哺乳動物,耳長,尾短,上唇中間裂開,後肢較長,跑得快。有家兔和野兔之分。《詩•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 傳說中的月中玉兔。亦指月亮。《埤雅•兔》:「舊説:兔者,明月之精。」
- 古代車上鉤連車廂底板與車軸的部件,形如伏兔,省稱為兔。《周禮•考工記•輈人》:「參分兔圍。」
- 姓。《萬姓統譜•遇韻》:「漢兔譚。見《印藪》。」
● 兔
- 同「菟」。《集韻•模韻》:「菟,或作兔。」
● 兔
- 辰星別名。《史記•天官書》:「兔過太白。」
英語 rabbit, hare
德語 Hase, Kaninchen (S, Bio),Wildkaninchen (S)
法語 lapin
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兔
名
(1) (象形。象踞後其尾形。本義:哺乳類動物,通稱兔子)
(2) 同本義 [hare;rabbit]
兔,獸名。象踞後其尾形。——《說文》。其獸前足短後足長,俗字作菟。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也。——《論衡·奇怪》
肅肅兔罝。——《詩·召南·兔置》
兔曰明視。——《禮記·曲禮》
兔走觸株。——《韓非子·五蠹》
冀復得兔。
兔不可復得。
雄兔腳撲朔。——《樂府詩集·木蘭詩》
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
(3) 頭部略像鼠,耳大,上脣中間分裂,尾短而向上翹,前肢比後肢短。善於跳躍,跑得很快。
如:兔走烏飛(玉兔走,金烏飛。指日月的消長);兔角(佛教用語。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物);兔缺(稱上嘴脣中裂的人);免脫(形容逃脫迅速);兔毛(亦指細嫩茶葉上的白毫,借指茶葉);兔纖(兔肉製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鬆);兔苑(兔園)
(4) 傳說中的月中玉兔 [jade rabbit in the moon]。
如:兔烏(玉兔、金烏的簡稱。指月和日。古代傳說太陽中有金烏,月亮中有玉兔);兔影(玉兔的影子);兔房(傳說中玉兔搗藥之屋。借指仙家藥室);兔兒爺(月中的玉兔)
(5) 月亮的別稱 [moon]。
如:兔魄,兔輪,兔月(月亮的別名);兔鉤(彎月);兔宮(月宮);兔起鳥沉(月出日落);兔輝(月光);兔闕(月宮);兔華(明月)
(6) 古代車制 [a carriage brake]。輿下方木,伏於轂上軸內兩旁,用以承輿者。名伏兔,省稱爲兔
(7) 制筆的兔毫。借指毛筆 [writing brush]。
如:兔毫,兔穎(用兔毛製成的筆);兔楮(筆和紙。猶言筆墨);兔翰(毛筆);兔管(毛筆的別稱)
(8) 詈詞 [curse]。
如:兔強盜;兔崽子;兔毛大伯(土財主)
詞性變化
動
捕兔,獵兔 [rabbit]。
如:兔罟(捕兔的網)
常用詞組
兔 國語辭典
-
動物名。脊椎動物哺乳類兔形目。草食性動物。耳大,尾短向上翹,上脣中裂,後腿較前腿長。毛色為灰、白或褐色。有家兔、野兔兩種。俗稱為「兔子」。
兔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秦系簡牘 | 說文 | 隸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