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
- 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坤」,代表地)。
- 舊時稱男性的:~造。~宅。
● 乾
gān ㄍㄢˉ
- 沒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
- 徒然,白白地:~著急。
- 聲音清脆響亮。
- 指沒有血緣或婚姻關係,拜認的親屬:~親。
-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筍~、豆腐~。
- 變乾燥:油漆未~。
- 竭盡、乾涸:~杯。
- 〈方言〉慢待,冷落。
- 表面的、形式的:~笑。
- 沒有剩餘:榨~。
英語 dry; first hexagram; warming principle of the sun, penetrating and fertilizing, heavenly generative principle (male)
德語 trocken (Adj),Erstes der Acht Trigramme im Bagua des I Ging, "Trockenheit"
法語 homme,mâle,masculin,le souverain,l'empereur,l'un des huit trigrammes représentant le ciel,(nom de famille)
乾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乾
形
(1) (形聲。從乙(表示向上),倝( gàn )聲。①本義:天。②引申義: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與「溼」相對)
(2) 同引申義 [dry]
方將被髮而乾。——《莊子·田子方》
剖其中,乾若敗絮。——劉基《賣柑者言》
乾東土。——《呂氏春秋·愛類》
外強中乾。——《左傳·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乾水溢。——《孟子·盡心下》
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詩
又如:乾冬(乾燥少雨的冬季);乾荒(乾旱);乾烘茶(採摘後不經過揉制而直接烘乾的茶葉);乾堆(乾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3) 枯竭 [exhausted]
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乾若敗絮。——明· 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乾蛋(方言。窮光蛋);乾竭(枯竭)
(4) 乾親。謂沒有血緣或婚姻關係而結認的親戚關係 [adopted]
趙氏乾孃,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義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又如:乾爺(義父);乾大(方言。乾爹,義父);乾老子(乾爹);乾生子(乾兒子)乾達達(乾爹,義父)
(5) 形容聲音乾澀嘶啞 [dry and coarse]。
如:乾啞(乾澀嘶啞)
◎ 乾
動
(1) 使乾,竭盡 [dry;exhaust]
乾澤而漁。——劉向《說苑》
(2) 怠慢;使對方難堪 [neglect]
從今日起,且乾着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有些着慌。——《兒女英雄傳》
沒奈何,站起身來乾了人家,一句說了六個大字,道是:「多禮,我不敢當。」
◎ 乾
名
(1) 加工製成的乾食品 [dried-up food]
人負朱六鬥,卒自攜五日乾糧。——宋· 沈括《夢溪筆談·官政》
又如:豆腐乾;蘿蔔乾;乾肉;乾脯(乾肉)
◎ 乾
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乾愁漫解坐自累,與衆異趣誰相親。——唐· 韓愈《感春》
又如:乾落落(白白地);乾發虛(空有打算而不能兌現);乾拌(白吵;白費口舌);乾白(白說,白搭)
(2) 虛假地,表面地 [falsely;superficially]
曄乾笑雲:「罪至」而已。——《宋書·范曄傳》
又如:乾喬(裝模作樣)
常用詞組
詳細字義
動
(俗作乹。形聲。從乙,倝聲( gàn)。乙,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本義:上出) 同本義 [go up]
乾,上出也。——《說文》。段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爲卦名,而 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爲乾,下注則爲溼,故乾與溼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
詞性變化
名
(1) 八卦的首卦;天 [the first of the Eight Diagrams;sky]
達於上者謂之乾。凡上達者莫若氣,天爲積氣,故乾爲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乾,天也。——《易·說卦傳》
乾,陽物也。——《易·繫辭傳》
乾剛坤柔。——《易·雜卦傳》
乾爲天、爲圜、爲君、爲父、爲玉、爲金、爲寒、爲冰、爲大赤、爲良馬、爲老馬、爲瘠馬、爲駁馬、爲木果。——《易·說卦》
又如:乾方(天方);乾元(天);乾施(上天的施予);乾首(天的高處);乾剛(天道剛健);乾象(天象);乾啓(上天的啓示);乾鈞(天鈞,北極之地,泛指北方);乾道(天道)
(2) 指君主 [monarch]。
如:乾化(帝王的教化);乾心(帝心);乾居(帝王);乾符(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徵兆)
(3) 太陽 [sun]。
如:乾暉(陽光);乾曜(太陽)
(4) 代表西北方 [north-west]。
如:乾岡(西北方位的山岡);乾風(西北風);乾雷(西北方的響雷)
(5) 代表男性 [man]。
如:舊時婚姻中稱男方爲「乾造」,男家爲「乾宅」
(6) 姓
常用詞組
乾 國語辭典
-
《易經》卦名:➊ 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天、陽等之義。➋ 六十四卦之一。乾(☰)下乾(☰)上。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之義。
-
姓。如唐代有乾彥思。
-
陽剛的、男性的。如:「乾造」、「乾宅」。《易經·繫辭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
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與「溼」相對。如:「乾柴」、「乾毛巾」。
-
枯竭。如:「外強中乾」。
-
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詩:「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
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如:「乾媽」、「乾爹」。
-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餅乾」、「牛肉乾」、「鹹菜乾」。
-
變乾燥。如:「油漆未乾」。
-
竭盡、乾涸。如:「乾杯」。《山海經·北山經》:「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
-
怠慢、置之不理。《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從今日起,且乾著他,不理他,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
-
沒有剩餘。如:「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
-
徒然、白白的。如:「乾等」、「乾瞪眼」。《紅樓夢·第一二回》:「熱鍋上螞蟻一般,只是乾轉。」
-
表面的、形式的。如:「乾笑」。《水滸傳·第二五回》:「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
〔古文〕漧𠄋【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𠀤渠焉切,音虔。易卦名。【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本義】乾,健也。【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燥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說文】𧸟作
𨝌。
又桑乾,河名。卽濕水。【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叶渠巾切,音勤。【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又叶經天切,音堅。【韓愈詩】𣁪
𣁪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註】乾,花色不潤也。
乾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æn˧˥; kĄn˥ 唐代读音 *ghyɛn ghyɛn gɑn日语读音 KAWAKU KAWAKASU INUI韩语罗马 KAN KEN现代韩语 건越南语 kiền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ien2 gon1 [梅县腔] kian2 gon1 [宝安腔] gon1 | ken2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kian2 [客英字典] ken2 gon1 kien2 [陆丰腔] gon1 kian3 [沙头角腔] gon1 kien2 [东莞腔] ken2 [海陆腔] kien2 gon1 [梅县腔] kian2粤语 gon1 kin4
近代音 見母 寒山韻 平聲陰 幹小空;溪母 先天韻 平聲陽 乾小空;中古音 見母 寒韻 平聲 干小韻 古寒切 一等 開口;群母 仙韻 平聲 乾小韻 渠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寒部 ;溪母 寒部 ;王力系统:見母 元部 ;羣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