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zǎi

ㄗㄞˇ

部首 耳

部外 10

總筆畫 16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43C1

左右結構

1221114454143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puh

sjjyj

cews

13441

拼音 zǎi

注音 ㄗㄞˇ

部首 耳 部外 10總筆劃 16

擴展A 43C1筆順 1221114454143112

䏁 基本解釋

● 䏁

zǎi ㄗㄞˇ


  1. 半聾,聽不清。《方言》卷六:「半襲,梁益之間謂之䏁,秦晋之間聽而不聦、聞而不達謂之䏁。」《説文•耳部》:「䏁,益梁之州謂聾為䏁。秦晋聽而不聞、聞而不達謂之䏁。」徐鍇繫傳:「䏁,不全聾也。」

英語 unable to hear distinctly or clearly

【漢典】
【未集中】【耳】 䏁·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䏁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 䏁·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唐韻】作亥切【集韻】【韻會】子亥切,𠀤音宰。【說文】益梁之州謂聾爲䏁。秦晉聽而不聞,聞而不達謂之䏁。【徐曰】不全聾也。【玉篇】半聾也。

【漢典】
【卷十二】【耳】

䏁 《說文解字》

【卷十二】【耳】
《說文解字》

益梁之州謂聾爲䏁,秦晉聽而不聞,聞而不達謂之䏁。从耳宰聲。作亥切

《說文解字注》

(䏁)益梁之州謂聾爲䏁,秦晉聽而不聰,聞而不𨔶謂之䏁。方言曰:䏁,聾也。梁益之閒謂之䏁,秦晉之閒聽而不聰,聞而不𨔶謂之䏁。从耳宰聲。作亥切。一部。

【漢典】

䏁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䏁」說文‧耳部 「䏁」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崽(zai3)
    2. 㴓(zai3)
    3. 载(zai3)
    4. 䮨(zai3)
    5. 䣬(zai3)
    6. 宰(zai3)
    7. 㱰(zai3)
    8. 仔(zai3)
同部首
    1. 聎
    2. 聹
    3. 䎻
    4. 耹
    5. 䎲
    6. 联
    7. 聬
    8. 䏅
    9. 聑
    10. 䏇
    11. 聋
    12. 聙
同筆畫
    1. 磧
    2. 嬩
    3. 輸
    4. 䆯
    5. 檤
    6. 𠐎
    7. 餤
    8. 窵
    9. 䪫
    10. 嶫
    11. 螦
    12. 䂊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