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ī

ㄓ

部首 屮

部外 1

總筆畫 4

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37A2

上下結構

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hgd

um

zia

22104

拼音 zhī

注音 ㄓ

部首 屮 部外 1總筆劃 4

擴展A 37A2筆順 5221

㞢 基本解釋

● 㞢

zhī ㄓ


  1. 同「之」。

英語 (ancient form of 之) to arrive at; to go to

【漢典】
【寅集上】【屮】 㞢·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1

㞢 《康熙字典》

【寅集上】【屮】 㞢·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1

【玉篇】古文之字。【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 亦姓。隸作之。

【漢典】
【卷六】【之】

↳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㞢」字頭,请參考「之」字:)
【卷六】【之】
《說文解字》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止而切

《說文解字注》

(之)出也。引伸之義爲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爲此者,如之人也、之德也、之條條、之刀刀。左傳:鄭人醢之,三人也。召南毛傳曰:之事,祭事也。周南曰:之子,嫁子也。此等之字皆訓爲是。之有訓爲上出者。戴先生釋梓人曰: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鬛是也。象艸過屮。過於屮也。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也。莖漸大,枝亦漸大。勢有日新不巳者然。一者,地也。凡𡳿之屬皆从𡳿。止而切。一部。

【漢典】

㞢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㞢」乙6664合11497 「有」索諆爵西周早期集成9091 「有」包2.123 「有」說文‧有部 「有」睡虎地簡23.1 「㞢」
「又」粹13合30391 「有」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 「有」縱橫家書7
「有」南宮柳鼎西周晚期集成2805 「有」華山廟碑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之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芔
    2. 艸
    3. 芻
    4. 龩
    5. 茻
    6. 㞣
同筆畫
    1. 欠
    2. 亢
    3. 互
    4. 化
    5. 片
    6. 瓦
    7. 尣
    8. 㸦
    9. 𠃜
    10. 𠘰
    11. 木
    12. 円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