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zī

ㄗ

部首 齒

部外 5

總筆畫 20

簡體 龇

呰 呲 龇 𪗶 𪘿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F5C

左右結構

2121343413434522121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wwx|hbhx

yuymp

ioir

22710

拼音 zī

注音 ㄗ

部首 齒 部外 6總筆劃 21

基本區 9F5C筆順 212134341343452212135

通

齜 基本解釋

● 齜

chái ㄔㄞˊ


  1. 牙齒相摩切。《説文•齒部》:“齜,齒相齗也。”段玉裁注:“齘,各本誤齗。”

● 齜

zī ㄗˉ


  1. 開口見齒貌。如:齜牙咧嘴。《説文•齒部》:“齜,開口見齒之見。”《廣韻•支韻》:“齜,開口見齒。”
  2. 齲病。《集韻•支韻》:“齜,齲病。”

英語 to show the teeth; crooked teeth

德語 vorstehende Zähne (S, Med)

法語 montrer les dents

【漢典】

齜 國語辭典

齜ㄗzī
動
  1. 上下牙齒相磨。《說文解字·齒部》:「齜,齒相齘也。」

形
  1. 張嘴露牙的樣子。《說文解字·齒部》:「齜,一曰開口見齒之貌。」

【漢典】
【亥集下】【齒】 齜·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5

齜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齒】 齜·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5

【唐韻】仕皆切【集韻】鋤佳切,𠀤音柴。【說文】齒相齘也。一曰開口見齒貌。

又【玉篇】𪘬齜。【廣韻】齒不正也。

又【廣韻】側宜切【集韻】阻宜切,𠀤音葘。義同。

又【集韻】莊宜切,音近欺。齲病。

又【集韻】【類篇】𠀤莊皆切,音齋。齒不齊。

又【集韻】鋤加切,音查。義同。

又仕懈切,音㾹。 或書作𪗶。

【漢典】
【卷二】【齒】

齜 《說文解字》

【卷二】【齒】
『說文解字』

齒相齗也。一曰開口見齒之皃。从齒,柴省聲。讀若柴。仕街切

『說文解字注』

(齜)齒相齘也。齘各本誤齗,李本不誤。廣韵:𪗶𪘲,齒不正。上士佳,下五佳切。玉篇曰:𪘲亦作𪘬。一曰開口見齒之皃。管子曰:東郭有狗啀啀,旦莫欲齧我椵。啀啀,露齒之皃。从齒此聲。各本作柴省聲,淺人改也。讀若柴。仕街切。十六部。

【漢典】

齜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韩语罗马 CHA CAY

客家话 [海陆腔] zih1 cai2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cai2粤语 zi1

吴语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齜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齜」 說文‧齒部「齜」「龇」 「齜」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呰
呲
龇
𪗶
𪘿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緕(zi1)
    2. 鎡(zi1)
    3. 䆅(zi1)
    4. 镃(zi1)
    5. 滋(zi1)
    6. 吱(zi1)
    7. 諮(zi1)
    8. 髭(zi1)
    9. 𠀢(zi1)
    10. 呲(zi1)
    11. 齍(zi1)
    12. 趑(zi1)
同部首
    1. 齡
    2. 齭
    3. 齟
    4. 齚
    5. 齞
    6. 齾
    7. 齺
    8. 齕
    9. 齗
    10. 齦
    11. 齒
    12. 齓
同筆畫
    1. 鐿
    2. 䥬
    3. 囆
    4. 䂀
    5. 纐
    6. 齩
    7. 韢
    8. 鐴
    9. 礮
    10. 㜹
    11. 䲇
    12. 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