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鷓鴣菜

拼音 zhè gū cài

注音 ㄓㄜˋ ㄍㄨ ㄘㄞˋ

鷓鴣菜 詞語解釋

解釋
  • 紅藻的一種。叢生,扁平呈葉狀,暗紫色,乾燥後,顏色變黑。產於暖海,中國·福建、廣東沿海都有。醫藥上用來驅除蛔蟲。
  • -----------------
    國語辭典
    鷓鴣菜zhè gū càiㄓㄜˋ ㄍㄨ ㄘㄞˋ
    1. 植物名。藤松藻科紅藻類。叢生於海底岩石間。體呈圓柱狀,細長堅韌,色紫黑,乾燥後變成青黃褐色,食之可驅蛔蟲。

    © 漢典

    鷓鴣菜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鷓鴣菜 (植物)

  • 鷓鴣菜,別名美舌藻、蛔蟲菜,拉丁文名Caloglossa leprieurii.紅藻門紅葉藻科的一屬。植物體小,藻體扁平,葉狀或細線狀,窄葉片狀,分枝處常縊縮,單軸型。具中肋,中肋上常生有次生育枝。本屬有6種,中國有2種,常見的鷓鴣菜,生活時紫紅色,乾燥後略帶青色。叢生,高1~4釐米 ,葉狀,扁平而窄細,寬約1毫米,不規則的叉狀分枝。四分孢子囊四面錐形分裂,雌雄異株,雄配子體個體較小,囊果球狀,多位於藻體上部分支點的腹面。匍匐腹部生出毛狀假根,鷓鴣菜繁生於溫暖地區河口附近的中、高潮帶的岩石上,防波堤水樁以及紅樹樹皮的陰面,產於長江口以南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沿岸。中國民間用以驅除蛔蟲的藥用海藻。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柘絲
      2. 蔗尾
      3. 蔗漿
      4. 這裡
      5. 這的是
      6. 柘橋
      7. 迷下蔡
      8. 崔蔡
      9. 二蔡
      10. 吳蔡
      11. 迷傷下蔡
      12. 神蔡
    相關詞語
      1. 鷓鴣
      2. 鷓鴣名
      3. 鷓鴣斑
      4. 鷓鴣天
      5. 鷓斑
      6. 鷓鴣詞
      7. 山鷓
      8. 斑鷓
      9. 菜靑
      10. 菜甲
      11. 菜譜
      12. 菜市口
      13. 菜式
      14. 菜食
      15. 山菜
      16. 義大利菜
      17. 竹葉菜
      18. 馬王菜
      19. 西菜
      20. 買菜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