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è

ㄜˋ

部首 魚

部外 9

總筆畫 20

簡體 鳄

鱷 鳄 𧊜 𧍞 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C10

左右結構

352512144442512511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okn

nfrrs

rjbz

26327

拼音 è

注音 ㄜˋ

部首 魚 部外 9總筆劃 20

基本區 9C10筆順 35251214444251251115

鰐 基本解釋

● 鰐

è ㄜˋ


  1. 鱷魚。爬行動物。體長數米,頭及軀幹扁平,尾長。全身具硬皮和角質鱗。四肢短,善於爬行,也能游泳。性兇暴,捕食動物。分佈于熱帶和亞熱帶海濱及江河湖澤中。《廣韻•鐸韻》:「鰐,魚名。」《文選•左思〈吴都賦〉》:「𪓟鼊鯖鰐,涵泳乎其中。」李善注引劉逵曰:「鰐魚,長二丈餘,有四足,似鼍,喙長三尺,甚利齒。」元陳孚《邕州》:「右江西繞特磨來,鰐魚夜吼聲如雷。」

英語 alligator

【漢典】

鰐 國語辭典

鰐
  1. 「鱷 」的異體字。

【漢典】
【亥集中】【魚】 鰐·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鰐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 鰐·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9

【廣韻】五各切【集韻】【正韻】逆各切,𠀤音咢。𧍞,或作鰐。魚名。似蜥蜴,出日南。【博物志】南海有鰐魚,狀如鼉,斬其頭而乾之,去齒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左思·吳都賦】𪓟鼊鯖鰐。【註】鰐魚長二丈餘,有四足,如鼉,喙長三尺,甚利齒,虎及大鹿渡水,鰐擊之,皆中斷。【類篇】或作鱷。互詳鱷字註。

【漢典】
【卷十三】【虫】

↳𧊜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鰐」字頭,请參考「𧊜」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似蜥易,長一丈,水潛,吞人卽浮,出日南。从虫屰聲。吾各切

《說文解字注》

(𧊜)佀蜥易,長一丈。當同鼉下云長丈許。水潛,吞人卽浮,出日南也。劉注吳都賦曰:異物志云,鰐魚長二丈餘,有四足,似鼉,喙長三尺,甚利齒,虎及大鹿渡水,鰐擊之皆中𣃔。生子則出在沙上乳𡖉,𡖉如鴨子,亦有黃白,可食,其頭琢去齒,旬日閒更生。廣州有之。按據劉注,則不必日南郡乃有其物也。从虫屰聲。吾各切。五部。俗作𧍞、鰐、鱷。

【漢典】

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ɤ˥˧ 日语读音 WANI韩语罗马 AK现代韩语 악

客家话 [海陆腔] ngok8 [客英字典] ngok8 [陆丰腔] ngok8 [梅县腔] ngok8 [台湾四县腔] ngok8粤语 ngok6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鰐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鱷
鳄
𧊜
𧍞
𩻙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苊(e4)
    2. 硆(e4)
    3. 䙳(e4)
    4. 䝈(e4)
    5. 匎(e4)
    6. 蝁(e4)
    7. 咹(e4)
    8. 齶(e4)
    9. 齃(e4)
    10. 豟(e4)
    11. 軶(e4)
    12. 娾(e4)
同部首
    1. 䲙
    2. 䰲
    3. 䱑
    4. 鯲
    5. 䰻
    6. 魼
    7. 鯿
    8. 鱟
    9. 魟
    10. 魿
    11. 鯛
    12. 鰅
同筆畫
    1. 臜
    2. 轝
    3. 齝
    4. 䌣
    5. 覺
    6. 瀽
    7. 魒
    8. 攘
    9. 韽
    10. 釋
    11. 矒
    12. 㣹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