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
- 迷信者以為人死後魂靈不滅,稱之為鬼。《易•睽》:「見豕負塗,載鬼一車。」
- 祖先。《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 萬物的精靈;鬼怪。《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
- 喻隱秘不測。《韓非子•八經》:「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陰謀。《紅樓夢》第七十二回:「(司棋)心内懷着鬼胎,茶飯無心,起坐恍惚。」
- 對人的蔑稱或憎稱。《世説新語•方正》:「我父祖名揚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 昵稱。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你個小鬼頭春心兒動也。」
- 形容糟糕,惡劣。如:鬼主意;鬼地方;鬼天氣。
- 狡黠;機靈。《廣雅•釋詁一》:「鬼,慧也。」
- 遠;絕遠。《文選•班固〈典引〉》:「仁風翔乎海表,威靈行乎鬼區。」
-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二宿。有微弱的星四顆。《通志•天文略一》:「鬼四星,册方似木櫃,中央白者積尸氣,鬼上四星是爟位。」
- 姓。《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
英語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德語 Geistererscheinung (S),Gespenst (S, Bio),listig, schlau (S),Gui (Eig, Fam),Radikal Nr. 194 = Gespenst, Dämon , Geist, hinterlistig, miserabel, trostlos, gerissen, schlau (S)
法語 fantôme,démon,revenant,esprit,diable,194e radical,malin,rusé
鬼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個「人」字,上面象一個可怕的腦袋(非「田」字),是人們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漢字部首之一,從「鬼」的字大多與迷信、鬼神有關。本義:迷信的人認爲人死後有「靈魂」,稱之爲「鬼」)
(2) 同本義 [devil;apparition;ghost]
鬼,人所歸爲鬼。——《說文》
衆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義》
載鬼一車。——《易·睽》
爲鬼爲蜮。——《詩·小雅·何人斯》
蒼頡作書鬼夜哭。——《淮南子·本經》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楚辭·屈原·國殤》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強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別於生人,故稱鬼物);鬼教(說陰間鬼神之事)
(3) 萬物的精怪 [goblin;demon;spirit]
鬼者,老物之精也。——《論衡·訂鬼》
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禮記·祭法》
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館》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爲鬼蜮必成災。——毛澤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又如:鬼王(羣鬼的首領);鬼車(傳說中長有九頭的妖鳥);鬼名(神靈統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4) 沉迷於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devil]——通常用於罵人語。如:酒鬼;色鬼;煙鬼;鴉片鬼;懶鬼
(5)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計謀 [dirty trick]。
如:搗鬼;心裏有鬼
(6) 用於對小孩等表示愛暱的稱呼 [fellow]。如∶小鬼;機靈鬼
(7) 對人表示輕蔑的稱呼。如∶小氣鬼,吝嗇鬼
(8) 蠢人,莽漢—— 用於罵人話 [fool]。
如:死鬼;老鬼
(9) 姓
詞性變化
形
(1) 隱密不測 [secret;stealthy;surreptitious]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韓非子·八經》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諢(應酬;應付);鬼慌(暗裏着急;心慌)
(2) 慧黠,機警 [clever;smart;exquisite;strange and changeful]
這孩子真鬼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唐· 岑參《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
又如:鬼工(形容製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譎,資質出衆的人);鬼幻(似鬼神般變化莫測);鬼出電入(比喻出沒迅速而難測)
常用詞組
鬼 國語辭典
-
人死後的靈魂。如:「鬼魂」、「鬼怪」、「鬼使神差」、「有錢能使鬼推磨」。
-
有某種嗜好、行為或癖性不好的人。如:「酒鬼」、「賭鬼」、「小氣鬼」、「冒失鬼」。
-
詭計、噱頭。如:「搞鬼」、「搗鬼」。《紅樓夢·第五三回》:「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裡就窮到如此。」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南方朱雀七星的第二宿,有四顆星。
-
姓。如黃帝時有鬼臾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狡詐的、陰險的、不光明的。如:「鬼主意」、「鬼計多端」。
-
機靈的、靈巧的。如:「鬼靈精」。
-
惡劣的、糟糕的。如:「鬼天氣」、「這是什麼鬼地方啊?」
-
胡亂的、隨便的。如:「鬼混」、「鬼畫符」。
〔古文〕𩲡
𢇼
𣆠【唐韻】【集韻】【韻會】
𠀤居偉切,音詭。【說文】人所歸爲鬼。从人,象鬼頭。鬼隂气賊害,从厶。【爾雅·釋訓】鬼之爲言歸也。【詩·小雅】爲鬼爲蜮。【禮·禮運】列於鬼神。【註】鬼者精魂所歸。【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眞,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
又【易·旣濟】高宗伐鬼方。【詩·大雅】覃及鬼方。【傳】鬼方,遠方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爲質。【註】輿鬼,五星,其中白者爲質。
又姓。【前漢·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註】黃帝臣也。
又國名。【山海經】鬼國在負二之尸北。
又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漫叟詩話】川人家家養猪,每呼猪作烏鬼聲,故謂之烏鬼。【夢溪筆談】夔州圖經稱,峽中人皆養鸕鷀,以繩繫頸使捕魚,得則倒提出之,謂之烏鬼。【元微之江陵詩】病賽烏稱鬼。【自註】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又【揚子·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或謂之鬼。
鬼 音韻方言
鬼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