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未收錄“独”字頭,请參考“獨”字。)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犢。【說文】犬相得而
𩰚。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
又獸名。【埤雅】顏從曰:獨一叫而猨散,鼉一鳴而龜伏。或曰鼉鳴夜,獨叫曉。獨,猨類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謂之獨猨。蓋猨性羣,獨性特,猨鳴三,獨叫一,是以謂之獨也。
又獨𤞞,獸名。詳前
𤞞字註。
又【廣韻】單獨。【詩·小雅】哀此惸獨。【傳】獨,單也。【又】念我獨兮。【爾雅·釋山】獨者蜀。【疏】蟲之孤獨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揚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謂之獨。
又山名。【山海經】獨山,多金玉美石。
又【廣韻】複姓有獨孤氏。【後魏書】西方獨孤渾氏,後攺爲杜氏。
又姓。【正字通】明獨立,獨善。
【漢典】
(說文解字未收錄“独”字頭,请參考“獨”字:)
《說文解字》
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聲。羊爲羣,犬爲獨也。一曰北嚻山有獨𤞞獸,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馬。徒谷切
《說文解字注》
(獨)犬相得而鬥也。鬥,各本作鬬,今正。凡爭鬥字許作鬥。鬬者,遇也,其義各殊。今人乃謂鬬正,鬥俗,非也。从犬蜀聲。徒谷切。三部。羊爲羣,犬爲獨。犬好鬥,好鬥則獨而不羣,引伸叚借之爲專壹之偁。小雅正月傳曰:獨,單也。孟子曰:老而無子曰獨。周禮大司宼注曰:無子孫曰獨。中庸、大學皆曰:愼其獨。戾獨等字皆叚借義行而本義廢矣。一曰北嚻山有獨
𤞞獸,如虎,白身,豕鬛,尾如馬。山海經北山經曰:北嚻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鬛,名曰獨
𤞞。郭圖贊亦云:虎狀馬尾,號曰獨
𤞞。
【漢典】
小學古詩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 《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 《江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初中古詩詞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 《竹里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宋·周敦颐 《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 《爱莲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