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
- 頭的前部,臉:臉~。顏~。~目。~~相覷。
- 用臉對着,向着:~對。~壁(①面對着牆;②佛教指面對牆壁靜坐修行)。
-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額(票面的數額)。
-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
- 量詞,多用於扁平的物件:一~鼓。
- 會見,直接接頭的:當~。~議。~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囑;「面命」,當面指教,形容教誨殷切)。
- 幾何學上指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有長有寬沒有厚的形:平~。曲(qū)~。
英語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德語 Gesicht (S),Oberfläche (S),ZEW für Gegenstände, bei denen eine Fläche die Haupteigenschaft ist (z.B. Flagge, Trommel, Spiegel, ...) (Zähl),Radikal Nr. 176 = Gesicht, Fläche, Seite (Sprachw)
法語 face,surface,aspect,farine,nouilles,(classificateur pour les objets plans ou susceptibles d'être étendus : drapeaux, miroirs, pans de mur, gongs)
面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面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裏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龐。「面」,在古代指人的整個面部。「臉」是魏晉時期纔出現,而且只指兩頰的上部,唐宋口語中才開始用同「面」本義:臉)
(2) 同本義 [face]
面,顏前也。——《說文》
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周禮·撢人》
私面私獻。——《周禮·司儀》
大輅在賓階面。——《書·顧命》
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滿面塵灰煙火色。——唐· 白居易《賣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椎髻仰面。——明· 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面不廝睹(臉不對着看,表示生氣);顏面(臉面;臉部;體面;面子);滿面(整個面部)
(3)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瀾動水面。——韓愈《南山詩》
又如:面從(表面順從。指非出於由衷之願);面友(非以真誠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誠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誠相交的朋友)
(4) 皮,面。遮蓋物;遮蓋另一物的東西 [cover;the right side;outside]。
如:書面兒;被面;夾襖面;鞋面
(5) 部位;方面 [side;aspect]
四面竹樹環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圍敵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6) 幾何學上稱線移動所生成的形跡 [surface]
皆面也。——蔡元培《圖畫》
體面互見。
水面初平雲腳低。——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又如:舍體而取面;平面;面積
(7) 情面 [feelings]。
如:面弱(講情面;軟弱)
詞性變化
〈形〉
當面 [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語之。——清· 方苞《獄中雜記》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面欺(當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陳(當面陳述);面違(當面違逆他人意旨)
〈動〉
(1) 朝向;面對;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戰國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湯問》
面山而居。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趙策》
面牆而立,不成人也。——《晉書·涼武昭王傳》
開窗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 孟浩然《過故人莊》
南面召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又如:面壁(佛家語,指面對牆壁,端坐靜修);面面相窺(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對看);面牆而立(人如不學,就象面向牆壁而立,毫無所見);面面(面對面)
(2) 見面 [meet]
許久不面,請到宮少坐一時,何如?——《西遊記》
又如:面聖(舊時稱朝見皇帝爲面聖)
(3) 通「勔」。勉勵 [exhort;encourage]
天迪從子保,面稽天若。——《書·召誥》
謀面,用丕訓德。——《書·立政》
(4)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壺者面其鼻。——《禮·少儀》
(5) 通「偭」。背向 [back on]
馬童面之。——《史記·項羽本紀》
面而封之。——《漢書·張歐傳》
〈量〉
——多用於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鏡子;一面旗子
面 國語辭典
-
臉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
-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
量詞:➊ 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➋ 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見、相見。如:「見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當面。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
【唐韻】【集韻】【韻會】𠀤彌箭切,音偭。【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註】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註】私覿也。
又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註】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面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iæn˥˧ 唐代读音 *miɛ̀n日语读音 OMO OMOTE TSURA韩语罗马 MYEN现代韩语 면
客家话 [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粤语 min6潮州话 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近代音 明母 先天韻 去聲 面小空;中古音 明母 線韻 去聲 面小韻 彌箭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寒部 ;王力系统:明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