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ùn

ㄉㄨㄣˋ

部首 辵

部外 11

總筆畫 15

𨙆 𦟥 遁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06F

左下包圍結構

3511135333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epi|egep

ybmo

qgqw

31303

拼音 dùn

注音 ㄉㄨㄣˋ

部首 辵 部外 11總筆劃 14

基本區 906F筆順 35111353334454

遯 基本解釋

● 遯

dùn ㄉㄨㄣˋ


  1.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2. 同「遁」。《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英語 deceive, hide, conceal; flee

德語 entkommen, entgehen ,untertauchen, verschwinden

法語 s'enfuir,se cacher,disparaître,échapper

【漢典】

遯 國語辭典

遯ㄉㄨㄣˋdùn
名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表隱退之象。

動
  1. 逃。如:「遯走」、「遯跡山林」。同「遁 」。

【漢典】
【酉集下】【辵】 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遯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 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集韻】遁本字。【易·遯卦】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又【韻會】水名。夜郞縣有遯水。餘詳前遁字註。

【漢典】
【卷二】【辵】

遯 《說文解字》

【卷二】【辵】
《說文解字》

逃也。从辵从豚。徒困切

《說文解字注》

(遯)逃也。鄭注周易曰:遯者,逃去之名。从辵豚聲。徒困切。十三部。

【漢典】

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uən˥˧ 日语读音 NOGARERU韩语罗马 TWUN现代韩语 둔越南语 rộn

客家话 [沙头角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海陆腔] tun3 [客英字典] tun3 [梅县腔] tun3粤语 deon6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混韻 上聲 囤小韻 徒損切 一等 合口;定母 慁韻 去聲 鈍小韻 徒困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痕部 ;王力系统:定母 文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遯」 說文‧辵部「遯」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𨙆
𦟥
遁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砘(dun4)
    2. 庉(dun4)
    3. 炖(dun4)
    4. 伅(dun4)
    5. 盾(dun4)
    6. 楯(dun4)
    7. 囤(dun4)
    8. 碷(dun4)
    9. 鈍(dun4)
    10. 遁(dun4)
    11. 頓(dun4)
    12. 憞(dun4)
同部首
    1. 迖
    2. 䢱
    3. 迄
    4. 遉
    5. 逈
    6. 運
    7. 䢊
    8. 辶
    9. 迼
    10. 䢤
    11. 违
    12. 迫
同筆畫
    1. 䟵
    2. 阚
    3. 䝳
    4. 鉻
    5. 䗈
    6. 嫧
    7. 槝
    8. 䔬
    9. 窫
    10. 稯
    11. 䔜
    12. 蝈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