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貌
〈名〉
(1) (形聲。从豹省,皃( mào )聲。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兒,古文「人」字。本義: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義(外在的儀表,生就的形象) [facial features;facial appearance;looks]
皃,頌儀也。——《說文》。按,面之神氣曰頌,面之形狀曰皃。
夫皃情之華也。——《國語·晉語》
貌思恭。——《論語》。皇疏:「動容謂之皃。」
貌聳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傳》
人之貌有與也。——《莊子·養生主》
子產蹴然改容更貌。——《莊子·德充符》
貌甚寢。——明· 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貌團團(形容面容姣圓、豐潤的樣子);貌侵(容貌醜陋);貌妍(容貌美麗);貌寢(相貌醜陋、消瘦);貌狀(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3) 外表的形象,外觀 [outward appearance]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又如:貌爲風厲(表面上做出嚴厲的樣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況;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內在不同)
(4) 神態,面部神情 [expression;countenance]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婦人之所以姣好也。——《說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貌禪(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樣子)
(5) 通「緢」。細微的絲 [filament]
簡孚有衆,惟貌有稽。——《書·呂刑》。《說文》引作「帷緢。」
詞性變化
◎ 貌 Mào
〈副〉
表面上 [superficial;ostensible;seeming]
北雖貌敬,實則憤怒。——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貌受(表面上接受);貌是情非(表面做的與心裏想的完全兩樣);貌離神合(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貌合神離(表面上關係很親密而實際上懷有二心。同貌合心離);貌敬(容貌恭敬)
常用詞組
貌 國語辭典
-
長相、面容。如:「容貌」、「相貌」、「其貌不揚」、「花容月貌」、「相貌堂堂」。
-
外表、外觀。如:「外貌」、「全貌」。
-
模樣、姿態。如:「怒貌」、「醉貌」。《文選·賈誼·鵩鳥賦》:「止于坐隅兮,貌 閑暇。」
-
姓。如周代有貌辨。
-
描繪、描摹。《新唐書·卷七六·后妃傳上·楊貴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朝夕往,必為鯁欷。」《聊齋志異·卷二·阿寶》:「遂貌其呆狀,相郵傳作醜語,而名之曰:『孫痴』。」通「邈」。
〔古文〕𧳒【廣韻】莫敎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敎切,𠀤音𩛨。【說文】皃,頌儀也。从人,白面,象人面形。籀文从豹,省作貌。【書•洪範】五事,一曰貌。【疏】貌是容儀,舉身之大名也。
又【禮•郊特牲】委貌,周道也。【註】或謂委貌爲𤣥冠。【後漢•輿服志】委貌以皁絹爲之。
又【史記•游俠傳贊】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旣乎。【註】榮名飾表稱譽無極也。
又姓。【正字通】《戰國策》:齊有貌辨。
又【五音集韻】莫角切,音瞀。【正韻】描畫人物類其狀曰貌。【唐書•后妃傳】命工貌妃於別殿。
又與邈同。遠也。【韓愈•月蝕詩】完完上天東。【考異】完完,諸本作貌貌。 【集韻】或作䫉。
貌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mɑu˥˧ 唐代读音 mak màu日语读音 KATACHI KATADORU韩语罗马 MO MAK现代韩语 모
客家话 [海陆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粤语 maau6潮州话 mau6
近代音 明母 蕭豪韻 去聲 貌小空;中古音 明母 效韻 去聲 皃小韻 莫敎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沃部 ;王力系统:明母 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