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zhé

ㄓㄜˊ

部首 言

部外 11

總筆畫 18

簡體 谪

嘀 讁 谪 𧬍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B2B

左右結構

411125141432512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umd|yyud

yrycb

ssul

00627

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

部首 言 部外 11總筆劃 18

基本區 8B2B筆順 411125141432512251

謫 基本解釋

● 謫

zhé ㄓㄜˊ《廣韻》陟革切,入麥知。錫部。


  1. 谴责;责备。《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于濼,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
  2. 惩罚;处罚。唐白居易《琵琶引》:「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3. 被流徙戍边的罪人。《史記·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
  4. 瑕疵;毛病。《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5. 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天象变化。《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庚午之日,日始有謫。」

● 謫

zé ㄗㄜˊ《集韻》士革切,入麥崇。


  1. 怒斥。《方言》卷三:「謫,怒也。」

英語 charge, blame; disgrace; demote; punish

德語 bemängeln ,schänden, Blamage (S)

【漢典】

謫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謫

謫、讁 zhé

動

(1) (形聲。从言,啻( chì)聲。本義:有意指摘,責備)

(2) 同本義 [blame;censure]

謫,罰也。——《說文》

罰罪者曰謫。——《通俗文》

國子謫我。——《左傳·成公十七年》

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左傳·昭公七年》

善言無瑕謫。——《老子》

窮年不相謫發。——《列子·力命》

公會齊侯於 濼,遂及 文姜如 齊。 齊侯通焉。公謫之。——《左傳·桓公十八年》

室人交遍謫我。——《詩·邶風·北門》

又如:謫疑(指摘懷疑);謫我(譴責我);謫罵(責罵);謫譴(譴責);衆口交謫

(3) 降職並外放 [exile;banish;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漢書·賈誼傳》

謫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陽樓記》

只因勸酒蟠桃會,誤犯天條謫翠微。——《封神演義》

又如:謫降(降級下放到邊遠地方);謫發(發配邊疆);謫官(謫宦。謫吏。被貶降的官吏)

詞性變化


◎ 謫

謫 zhé

名

(1) 被罰戍邊的罪人 [a high official to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徙謫實之初縣。——《史記·秦始皇本紀》

(2) 缺點;過失 [fault; mistake]

善言無瑕謫。——《老子》

常用詞組


謫居謫遷謫戍
【漢典】

謫 國語辭典

謫ㄓㄜˊzhé
動
  1. 譴責。如:「指謫」。《左傳·成公十七年》:「國子謫我。」

  2. 古代官吏降職調任。如:「謫仕」、「貶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名
  1. 罪過。《老子·第二十三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漢典】
【酉集上】【言】 謫·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謫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謫·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韻會】𠀤陟革切,音摘。與讁同。【廣雅】責也。【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類篇】罰也。【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

又變氣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

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𠀤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

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說文】本作𧬍。

【漢典】
【卷三】【言】

謫 《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罰也。从言啻聲。陟革切

《說文解字注》

(謫)罰也。从言啻聲。陟革切。十六部。

【漢典】

謫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ɤ˧˥ 唐代读音 *djɛk日语读音 SEMERU韩语罗马 CEK现代韩语 적越南语 trích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ak7 [客语拼音字汇] zag5 [海陆腔] zak7 [客英字典] zak7 [宝安腔] zak7 [梅县腔] zak7 [陆丰腔] shong1粤语 zaak6潮州话 diah4

近代音 照母 皆來韻 入聲作上聲 責小空;中古音 知母 麥韻 入聲 摘小韻 陟革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錫部 ;王力系统:端母 錫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謫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謫」 說文‧言部   「謫」 「谪」 「謫」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嘀
讁
谪
𧬍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嚞(zhe2)
    2. 輙(zhe2)
    3. 㞼(zhe2)
    4. 銸(zhe2)
    5. 乇(zhe2)
    6. 㵊(zhe2)
    7. 啠(zhe2)
    8. 慹(zhe2)
    9. 辙(zhe2)
    10. 埑(zhe2)
    11. 聑(zhe2)
    12. 杔(zhe2)
同部首
    1. 諿
    2. 䜃
    3. 詃
    4. 訲
    5. 譪
    6. 諡
    7. 譀
    8. 謁
    9. 䜝
    10. 誐
    11. 謲
    12. 讟
同筆畫
    1. 瀦
    2. 騊
    3. 鎱
    4. 𠘞
    5. 䒇
    6. 醪
    7. 鵤
    8. 㿐
    9. 鎥
    10. 䤾
    11. 㩧
    12. 䌚
初中古詩詞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唐·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