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謫
動
(1) (形聲。从言,啻( chì)聲。本義:有意指摘,責備)
(2) 同本義 [blame;censure]
謫,罰也。——《說文》
罰罪者曰謫。——《通俗文》
國子謫我。——《左傳·成公十七年》
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左傳·昭公七年》
善言無瑕謫。——《老子》
窮年不相謫發。——《列子·力命》
公會齊侯於 濼,遂及 文姜如 齊。 齊侯通焉。公謫之。——《左傳·桓公十八年》
室人交遍謫我。——《詩·邶風·北門》
又如:謫疑(指摘懷疑);謫我(譴責我);謫罵(責罵);謫譴(譴責);衆口交謫
(3) 降職並外放 [exile;banish;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漢書·賈誼傳》
謫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陽樓記》
只因勸酒蟠桃會,誤犯天條謫翠微。——《封神演義》
又如:謫降(降級下放到邊遠地方);謫發(發配邊疆);謫官(謫宦。謫吏。被貶降的官吏)
詞性變化
◎ 謫
名
(1) 被罰戍邊的罪人 [a high official to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徙謫實之初縣。——《史記·秦始皇本紀》
(2) 缺點;過失 [fault; mistake]
善言無瑕謫。——《老子》
常用詞組
【漢典】
謫 國語辭典
動
-
譴責。如:「指謫」。《左傳·成公十七年》:「國子謫我。」
-
古代官吏降職調任。如:「謫仕」、「貶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名
-
罪過。《老子·第二十三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