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rèn

ㄖㄣˋ

部首 言

部外 7

總筆畫 14

簡體 认

认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A8D

左右結構

4111251534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vyn

yrsip

sysw

07632

拼音 rèn

注音 ㄖㄣˋ

部首 言 部外 7總筆劃 14

基本區 8A8D筆順 41112515344544

通

認 基本解釋

● 認

rèn ㄖㄣˋ


  1. 見「認」。

英語 recognize, know, understand

德語 wiedererkennen (V)

法語 reconnaître,distinguer,admettre,avouer

【漢典】

認 國語辭典

認ㄖㄣˋrèn
動
  1. 辨識、分別。如:「認字」、「認人」、「辨認」、「認路」。宋·劉克莊〈鐵塔寺〉詩:「細認苔間字,方知鑄塔時。」

  2. 表示同意、接受。如:「承認」、「認輸」、「認罪」、「認可」。《三國演義·第四五回》:「操雖心知中計,卻不肯認錯。」

  3. 當作、以為。宋·劉克莊〈答婦兄林公遇〉詩四首之一:「夢回殘月在,錯認是天明。」

  4. 無血緣關係而結成親屬。如:「認乾爹」、「認賊作父」。

【漢典】
【酉集上】【言】 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認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而振切,音刃。【玉篇】識認也。【增韻】辨識也。【關尹子·二柱篇】渾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認而已之。【後漢·卓茂傳】時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解與之,他日別得,亡者詣府送還。【元史·王克敬傳】臨事不認眞,豈盡忠之道乎。

又錯認,水酒名。見【南宋市肆記】。

又【讀書通】與仞通。【前漢·儒林傳】孟喜因不肯仞。

又【韻會】與訒通。詳訒字註。

又【廣韻】【正韻】而證切【集韻】如證切,𠀤仍去聲。義同。

【漢典】

認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ən˥˧ 唐代读音 njìn日语读音 MITOMERU SHITATAMERU MITOME韩语罗马 IN现代韩语 인越南语 nhận

客家话 [海陆腔] ngin6 [客英字典] ngin5 [沙头角腔] gnin5 [陆丰腔] gnin6 [台湾四县腔] ngin5 [宝安腔] ngin3 [梅县腔] ngin3 [东莞腔] ngi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n4粤语 jan6 jing6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認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认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絍(ren4)
    2. 祍(ren4)
    3. 釼(ren4)
    4. 轫(ren4)
    5. 饪(ren4)
    6. 紉(ren4)
    7. 仭(ren4)
    8. 袵(ren4)
    9. 䀔(ren4)
    10. 屻(ren4)
    11. 认(ren4)
    12. 梕(ren4)
同部首
    1. 諦
    2. 謍
    3. 談
    4. 訑
    5. 讑
    6. 詩
    7. 謘
    8. 誸
    9. 譛
    10. 譄
    11. 譫
    12. 譀
同筆畫
    1. 関
    2. 墁
    3. 墟
    4. 鲛
    5. 𠒪
    6. 閤
    7. 匲
    8. 箑
    9. 漺
    10. 銎
    11. 暦
    12. 舞
初中古詩詞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唐·杜牧 《赤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