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ruǎn

ㄖㄨㄢˇ

部首 虫

部外 9

總筆畫 15

𧔀 蠕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761

左右結構

25121413252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dmd

limbk

iggd

51184

拼音 ruǎn

注音 ㄖㄨㄢˇ

部首 虫 部外 9總筆劃 15

基本區 8761筆順 251214132522134

蝡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蝡

ruǎn ㄖㄨㄢˇ

  1. 蠕動。也作“蠕”。《説文•虫部》:“蝡,動也。”
  2. 蛇名。《山海經•海内經》:“(南海之內)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英語 eumenes polifomis, kind of wasp

德語 schlängeln, winden

© 漢典

蝡 國語辭典

蝡ㄖㄨㄢˇruǎn
動
  1. 微動、爬動。《荀子·勸學》:「端而言,蝡而動,亦可以為法則。」《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上》:「元元萬民,下及魚鱉,上及飛鳥,跂行喙息蝡動之類,莫不就安利,避危殆。」

© 漢典
【申集中】【虫】 蝡·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蝡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蝡·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唐韻】而兗切【韻會】【正韻】乳兗切,𠀤音輭。【說文】動也。【淮南子·原道訓】蠉飛蝡動。【前漢·匈奴傳】跂行、喙息、蝡動之類,莫不就安利,避危殆。【馬融·廣成頌】蝡蝡蟫蟫。

又蝡蛇。【山海經】南海之內,黑水、靑水之閒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又【集韻】乳尹切,音𠷀。義同。 或作蠕、𧔀。

© 漢典
【卷十三】【虫】

蝡 《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動也。从虫耎聲。而沇切

『說文解字注』

(蝡)動也。動者,作也。蟲之動曰蝡。从虫耎聲。而沇切。十四部。

© 漢典

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ʐu˧˥ 日语读音 UGOMEKU

客家话 [海陆腔] ngion3 [梅县腔] nion1 [台湾四县腔] ngion3 [客英字典] ngion3 ji2粤语 jyu4

近代音 中古音 日母 準韻 上聲 蝡小韻 而允切 三等 合口;日母 獮韻 上聲 輭小韻 而兖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寒部 ;王力系统:日母 元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蝡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蝡」 說文‧虫部「蝡」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𧔀
蠕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瑌(ruan3)
    2. 㮕(ruan3)
    3. 阮(ruan3)
    4. 緛(ruan3)
    5. 輭(ruan3)
    6. 㐾(ruan3)
    7. 耎(ruan3)
    8. 礝(ruan3)
    9. 䓴(ruan3)
    10. 㜛(ruan3)
    11. 檽(ruan3)
    12. 瓀(ruan3)
同部首
    1. 䖻
    2. 螪
    3. 螥
    4. 螿
    5. 蝼
    6. 蚼
    7. 䗣
    8. 蜏
    9. 蠢
    10. 蠇
    11. 蠧
    12. 䗌
同筆畫
    1. 憫
    2. 漒
    3. 輩
    4. 鹝
    5. 髴
    6. 䡟
    7. 皚
    8. 賧
    9. 膣
    10. 熝
    11. 瞐
    12. 踟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