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hé

hè

ㄏㄜˊ

ㄏㄜˋ

部首 艸

部外 7

總筆畫 13

何 抲 𢬲 𦽅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377

上下結構

122321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wsk

tomr

enaj

44221

拼音 hé hè

注音 ㄏㄜˊ ㄏㄜˋ

部首 艸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8377筆順 1223212512

常 通 標

荷 基本解釋

● 荷

hé ㄏㄜˊ《廣韻》胡歌切,平歌匣。歌部。


  1. 植物名。蓮。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夏季開花,地下莖有節,叫藕,種子叫蓮子。藕供食用。《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2. 荷葉。唐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十一:「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3. 古代酒器荷葉杯的代稱。宋辛棄疾《鷓鵠天•翠木千尋上薜蘿》:「明畫燭,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齊歌。」
  4. 國名。荷蘭王國的簡稱。徐珂《清稗類鈔•爵秩類》:「鄭成功逐荷人而有之,垂三世。」

● 荷

hè ㄏㄜˋ《廣韻》胡可切,上哿匣。


  1. 扛;擔。如:荷鋤;荷槍實彈。《公羊傳•宣公六年》:「有人荷畚自閨而出者。」
  2. 承擔;擔負。漢張衡《東京賦》:「荷天下之重任。」
  3. 承受;承蒙。后多用在书信中表示感激。《左傳•昭公三年》:「一為禮於晋,犹荷其禄,況以禮終始乎。」
  4. 電荷的省稱。如:正荷;負荷。
  5. 古湖名。又水名。也作「菏」。《史記•夏本紀》:「道沇水,東為濟……又東至于荷。」

● 荷

hē ㄏㄜ《集韻》虎何切,平歌曉。


  1. 通「苛」。瑣細;煩擾。《晏子春秋•内篇•諫上八》:「執法之吏,竝荷百姓。」
  2. 通「訶」。查察;詰問。《集韻•歌韻》:「荷,譏察也。或作苛。」

英語 lotus, water lily, holland

法語 porter sur son épaule ou son dos,charge,responsabilité,lotus

【漢典】

荷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荷 hé

名

(1) (形聲。從艸,何聲。本義:植物名。也稱蓮,別稱芙蕖、芙蓉。地下莖稱藕,子實稱蓮,花葉供觀賞)

(2) 植物名。即蓮 [Indian lotus]

荷,芙蕖葉。——《說文》

隰有荷華。——《詩·鄭風·山有扶蘇》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荷葉之清香。——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又如:荷月(指農曆六月,以荷花盛開,故名荷月);荷衣(荷葉);荷芰(蓮與菱);荷花(蓮花。也作「蓮華」、「荷華」);荷扇(荷葉形圓似團扇,故雅稱爲荷扇)

(3) 荷葉 [lotus leaf]。

如:荷錢(初生的荷葉。因其形似小錢,故稱);荷衣(用荷葉編成的衣服);荷杯(荷葉做的杯子);荷裳(用荷葉做的衣服);荷衣蕙帶(荷葉爲衣,蕙草作帶。指仙人的衣服)

(4) 古代酒器荷葉杯的代稱 [lotus-leaf cup]

明畫燭,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齊歌。——宋· 辛棄疾《鷓鴣天》

(5) 另見 hè

常用詞組


荷包荷包蛋荷爾蒙荷花荷蘭荷馬荷錢
 

基本詞義


◎ 荷 hè

動

(1) 用肩扛或擔;揹負 [carry on the shoulder or back]

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以杖荷蓧。——《論語·微子》

又如:荷鋤;荷蓧丈人(擔着耘田竹杖的老人;隱士);荷校(以肩荷枷。即頸上帶枷。校,枷);荷擔(肩挑東西)

(2) 肩負,擔負 [shoulder]

子擊磬於 衛,有荷蕢而過 孔氏門者。——《論語·憲問》

又如:荷累(負累;牽累);荷擔(承擔生活、工作、責任、事業等)

(3) 承受;承蒙 [bear]

荷天下之重任。——張衡《東京賦》

又如:荷佩(承受);荷得(承蒙;虧得);荷護(保佑,佑護);荷蒙(承蒙;承受)

(4) 用於書信中表示感謝或客氣 [be grateful;be obliged]。如∶感荷;拜荷;荷佩(荷佩。感荷;感激);荷恩(蒙受恩惠);荷眷(荷睠。承受恩寵;承蒙關注)

(5) 拿,持 [hold]。

如:荷杖(拄着柺杖)

詞性變化


◎ 荷 hè

名

(1) 擔子。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責任 [burden;responsibility]。

如:肩負重荷

(2) 電荷的簡稱 [charge]。

如:荷質比

(3) 古澤名。又水名。也作「菏」 [the He River]

菏,澤名,見《夏書》。古本亦作荷。——《五經文字》

(4) 另見 hé

常用詞組


荷負荷槍實彈荷載
【漢典】

荷 國語辭典

荷ㄏㄜˊhé
名
  1. 植物名。睡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葉大而圓,夏天開紅色或白色花。地下莖稱為「藕」,果實稱為「蓮子」,二者皆可供食用。也稱為「蓮」、「芙蕖」。

荷ㄏㄜˋhè
動
  1. 用肩膀扛著。如:「荷鋤」、「荷槍」。《漢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灌夫》:「身荷戟,馳不測之吳軍。」

  2. 承當、擔負。如:「不勝負荷」。漢·張衡〈東京賦〉:「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寧靜。」

  3. 蒙受。今多用書信中,表謝意。如:「感荷」、「為荷」。《左傳·昭公三年》:「一為禮於晉,猶荷其祿,況以禮終始乎?」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奉先帝之遺訓,荷本朝之厚恩。」

【漢典】
【申集上】【艸】 荷·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荷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荷·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衆義,故以不知爲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于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爲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師古註】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漢典】
【卷一】【艸】

荷 《說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芙蕖葉。从艸何聲。胡哥切

《說文解字注》

(荷)扶渠葉。今爾雅曰:其葉蕸。音義云:衆家無此句,惟郭有,就郭本中或復無此句,亦竝闕讀。玉裁按:無者是也。高注淮南云:荷夫渠也,其莖曰茄,其本曰蔤,其根曰藕,其華曰夫容,其秀曰䓿萏,其實蓮,蓮之藏者菂,菂之中心曰薏。大致與爾雅同,亦無其葉蕸三字。葢大葉駭人,故謂之荷。大葉扶搖而起,渠央寬大,故曰夫渠。爾雅假葉名其通體,故分別莖華實根各名而冠以荷夫渠三字,則不必更言其葉也。荷夫渠之華爲䓿萏,䓿萏之葉爲荷夫渠,省文互見之法也。或疑闕葉而補之,亦必當曰其葉荷,不嫌重複,無庸肊造蕸字。又案屈原、宋玉、楊雄皆以芙蓉與芰荷對文,然則芰者蔆之葉,蔆者芰之實,蔆之言棱角也,芰之言支起也。从艸何聲。胡哥切。十七部。

【漢典】

荷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ɤ˧˥ 唐代读音 hɑ hɑ̌日语读音 NI NINAU韩语罗马 HA现代韩语 하

客家话 [海陆腔] ho2 o3 [梅县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o3 [陆丰腔] ho3 ho3 [沙头角腔] ho2 [东莞腔] ho2 [宝安腔] ho2 [客英字典] ho2 o1 [客语拼音字汇] ho2粤语 ho4 ho6潮州话 窝5 [潮阳]何窝5 ,窝6 ,何窝3 ,o5 [潮阳]ho5 ,o6 ,ho3

近代音 曉母 歌戈韻 平聲陽 何小空;曉母 歌戈韻 上聲 荷小空;曉母 歌戈韻 去聲 賀小空;中古音 匣母 歌韻 平聲 何小韻 胡歌切 一等 開口;匣母 哿韻 上聲 荷小韻 胡可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歌部 ;匣母 歌部 ;王力系统:匣母 歌部 ;匣母 歌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荷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荷」 說文‧艸部「荷」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何
抲
𢬲
𦽅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䮤(he2)
    2. 㻧(he2)
    3. 䞦(he2)
    4. 㙳(he2)
    5. 和(he2)
    6. 頜(he2)
    7. 貈(he2)
    8. 鑉(he2)
    9. 熆(he2)
    10. 㪃(he2)
    11. 河(he2)
    12. 詥(he2)
    13. 何(he4)
    14. 䓼(he4)
    15. 爀(he4)
    16. 熇(he4)
    17. 鶮(he4)
    18. 靎(he4)
    19. 㬞(he4)
    20. 謞(he4)
    21. 賀(he4)
    22. 猲(he4)
    23. 鹤(he4)
    24. 鸖(he4)
同部首
    1. 䓕
    2. 蒙
    3. 薬
    4. 萬
    5. 䕑
    6. 䒸
    7. 荚
    8. 薹
    9. 薙
    10. 蘵
    11. 䕢
    12. 苃
同筆畫
    1. 𠁂
    2. 庪
    3. 峾
    4. 唏
    5. 砼
    6. 陴
    7. 诽
    8. 恏
    9. 敖
    10. 屔
    11. 𠅙
    12. 剤
小學古詩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 《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 《赠刘景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采莲曲》
初中古詩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先秦·列御寇 列子《愚公移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