繈 國語辭典
名
古代串錢的繩索,泛指錢幣。《玉篇·系部》:「繈,錢貫也。」《管子·國蓄》:「歲適凶,則市糴釜十繈。」《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千室之邑必有千鐘之臧,臧繈百萬。」
繩索。《漢書·卷五八·兒寬傳》:「大家牛車,小車擔負,輸租繈屬不絕。」唐·顏師古·注:「繈,索也。」
背嬰兒的布巾。《墨子·明鬼下》:「鮑幼弱,在荷繈之中。」通「襁」。
【漢典】
(說文解字未收錄「繈」字頭,请參考「繦」字:)
《說文解字注》
(繦)纇也。見角部。各本作觕。非也。今正。訓角長。引申爲凡粗長之稱。絲節粗長謂之繦。孟康曰。繦、錢貫也。其引申之義也。又引申爲繦緥。呂覽明理篇。道多繦緥。高注。緥、小兒被也。繦、褸格上繩也。又直諫篇繦緥注。繦、褸格繩。緥、小兒也。褸卽縷。格卽絡。織縷爲絡、以負之於背。其繩謂之繦。高說冣分明。博物志云。織縷爲之。廣八寸。長二尺。乃謂其絡。未及其繩也。凡繩韌者謂之繦。从糸。強聲。居㒳切。十部。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