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緡
mín ㄇ〡ㄣˊ《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平真明。諄部。
- 釣絲。《詩•召南•何彼襛矣》:「其約維何?維絲伊緡。」
- 穿錢的繩索。《史記•酷吏列傳》;「出告緡令,鋤豪彊并兼之家。」
- 借指成串的銅錢,亦泛指錢。一千文為一緡。唐張籍《賈客樂》:「金多衆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
- 以衣物相覆。《廣雅•釋詁三》:「緡,施也。」又指被丝于琴瑟,犹安弦线。《詩•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絲。」
- 昏昧;糊塗。《莊子•在宥》:「當我,緡乎!遠我,昬乎!」
- 古諸侯國名。《集韻•真韻》:「緡,國名。」
- 姓。《廣韻•真韻》:「緡,姓。」
● 緡
- 同「湣」。悲痛。《集韻•軫韻》:「愍,《説文》:『痛也。』或作緡。」
● 緡
- 〔緡蠻〕小鳥貌。《集韻•傳韻》:「緡,緡蠻,小鳥皃。」
● 緡
- 合。《集韻•魂韻》:「緡,合也。」
- 盛。《莊子•則陽》:「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
英語 a fishing-line; cord; string of coins; a paper or straw string
德語 Kordel, Kord (S),Min (Eig, Fam)
法語 corde
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緡
名
(1) (形聲。又作「緍」。从糸( mì),昏聲。本義:釣魚繩)
(2) 同本義 [fishing line]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詩·召南·何彼穠矣》
又如:振緡(揮動釣絲);緡綸(釣魚用的絲線)
(3) 古代穿銅錢的繩子 [string of threading a copper]
賈人緡線。——《史記》
又如:緡錢(用絲線串起來的錢);緡繦(穿錢的繩子。引申爲錢)
(4) 古國名 [Min state]。夏時之緡國,春秋時屬宋,漢置東湣縣,故址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
(5) 姓
詞性變化
◎ 緡
量
(1) 用於成串的銅錢,每串一千文 [string]
錢千萬緡。——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又如:錢十萬緡
◎ 緡
動
(1) 釣取魚類 [angle;go fishing]。
如:緡魚(釣魚)
(2) 安裝[絃線] [fix]
言緡之絲。——《詩·大雅·抑》
又如:緡絲(安裝絃線)
(3) 以衣物相覆 [cover with cloth]。
如:緡系(脫衣相覆)
緡 國語辭典
-
釣魚用的繩線。《詩經·召南·何彼襛矣》:「其釣維何,維絲伊緡。」《文選·左思·吳都賦》:「結輕舟而競逐,迎潮水而振緡。」
-
舊時穿錢的繩子。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既龜貝積寢,緡繈專用。」
-
成串的錢。唐·張籍〈賈客樂〉詩:「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𠀤音珉。【正韻】彌鄰切,音民。【說文】釣魚
𦅾也。【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爾雅·釋詁】緡,綸也。【註】繩也。江東謂之緡。
又【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詩·大雅】言緡之絲。【註】緡,被也。
又錢貫也。【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註】緡,絲也,以貫錢也。
又邑名。【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註】緡,宋邑。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義同。
又【集韻】彌延切,音棉。通作緜。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音義】緡,盛也。
又【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音義】緡,泯合也。
又【集韻】美隕切。愍或作緡。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