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 基本解釋
● 縫
- 用針線連綴。《詩•魏風•葛屨》:「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 補合;彌合。《左傳•昭公二年》:「敢拜子之彌縫敝邑,寡君有望矣。」
● 縫
- 縫合的地方。《禮記•檀弓上》:「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
- 結合的地方。唐杜牧《阿房宫賦》:「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 縫隙;空隙。唐鄭巢《題室》:「桂蔭生野菌,石縫結寒澌。」
- 比喻言行中出現的漏洞、差錯。《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他就尋個縫子,參了一本,將我父親革職拿問,下在監裏。」
英語 sew, mend
法語 coudre,couture,soudure,fente,crevasse
縫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縫
動
(1) (形聲。從糸( mì),表示與線絲等有關, 逢聲。本義:以針線連綴)
(2) 同本義 [stitch; sew]
縫,以針紩衣也。——《說文》
縫,合也。——《廣雅》
縫齊倍要。——《禮記·玉藻》。注:「紩也。」
可以縫裳。——《詩·魏風·葛屨》
臨行密密縫。——孟郊《遊子吟》
又如:縫衣(縫製衣服);縫刺(縫紉與刺繡);縫緝(縫紉);縫織(縫紉編織)
(3) 補合 [patch;mend]。
如:縫破補綻(泛指裁製修補之類的針線活);縫紝(泛指縫紉補綴之事);縫綻(縫補破綻)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 縫
名
(1) 縫合處 [seam]
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禮記·檀弓》
又如:衣縫;褲縫;縫際(縫合之處)
(2) 罅隙 [crack;crevice;fissure]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杜牧《阿房宮賦》
又如:縫罅(細小的裂痕,破綻);縫子(縫隙);縫開(裂開)
(3) 喻言行中出現的漏洞、差錯 [wrong]
他就尋個縫子,參了一本。——《兒女英雄傳》
常用詞組
縫 國語辭典
-
以針線綴補。如:「縫合傷口」。唐·孟郊〈遊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縫合的地方。如:「衣縫」、「鞋縫」。《水滸傳·第二回》:「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
-
空隙。如:「門縫」、「牆縫」、「裂縫」。唐·鄭巢〈題崔行先石室別墅〉詩:「桂蔭生野菌,石縫結寒澌。」
縫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əŋ˧˥; fəŋ˥˧ 唐代读音 bhiong日语读音 NUU NUIME韩语罗马 PONG现代韩语 봉
客家话 [宝安腔] fung2 | pung2 [沙头角腔] fung2 [东莞腔] fung3 fung2 [海陆腔] fung2 pung2 pung6 [客英字典] fung2 pung2 pung5 [台湾四县腔] fung2 pung2 pung5 [陆丰腔] fung3 [梅县腔] fung2 pung3 [客语拼音字汇] fung2 pung4 [梅县腔] pung2粤语 fung4 fung6
近代音 非母 東鍾韻 平聲陽 馮小空;非母 東鍾韻 去聲 鳳小空;中古音 奉母 鍾韻 平聲 逢小韻 符容切 三等 合口;奉母 用韻 去聲 俸小韻 扶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東部 ;並母 東部 ;王力系统:並母 東部 ;並母 東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