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从辵( chuò),表示與行走有關。夆( fēng)聲。本義:遭逢,遇見)
(2) 同本義 [meet;come upon]
逢,遇也。——《說文》
魑魅罔兩,莫能逢之。——《左傳·宣公三年》
而親以逢殆。——《楚辭·天問》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王勃《滕王閣序》
落花時節又逢君。——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相逢何必曾相識。——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逢辰(遇到好的時刻);逢會(遇到時機;相會,會合);逢場(遇到或到達某場合);逢晤(當面相遇)
(3) 迎,迎接 [meet face to face]
道而得神,是謂逢福。——《國語·周語上》。注:「逢,迎也。」
逢君之惡。——《孟子·告子下》
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唐· 王維《與盧象集朱家》
(4) 迎合 [pander to]
逢君之惡其罪大。——《孟子·告子下》
又如:逢君(迎合君主的心意);逢意(迎合他人心意);逢合(迎合);逢惡導非(逢迎壞人,助長惡行)
詞性變化
〈形〉
(1) 大的 [big]
子孫其逢。——《書·洪範》
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禮記·儒行》
又如:逢掖(寬大的衣袖);逢長(久長);逢衣(古時儒者所穿的一種寬袖衣)
(2) 通「豐」( fēng)
(3) 壯大,茂盛 [strengthen;lush]
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書·洪範》
又如:逢昌(壯大昌盛)
(4) 寬大 [loose]
逢衣淺帶,解果其冠。——《荀子·儒效》
汝逢衣徒也。——《列子·皇帝》
〈名〉
通「烽」。烽火。古代邊防要塞報警的煙火 [signal fire]
大漢之德,逢涌原泉。——《漢書·司馬相如傳》
常用詞組
逢 國語辭典
-
遭遇、碰上。如:「逢年過節」。《詩經·邶風·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見。如:「相逢」、「久別重逢」。
-
用言語或行動討好別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遼史·卷一○一·蕭胡篤傳》:「胡篤長于騎射,見天祚好游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
-
姓。如漢代有逢萌。
-
參見「[[逢逢]]」條。
-
姓。如夏朝有逢蒙。
【唐韻】【集韻】【韻會】𠀤符容切,音縫。【說文】遇也。从辵,峯省聲。【正韻】値也。【左傳·宣三年】不逢不若。【書·洪範】子孫其逢吉。
又【正韻】迎也。【揚子·方言】逢、迎,逆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又逆也。【前漢·東方朔傳】逢占射覆。【註】逆占事,猶言逆刺也。
又大也。【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衣掖下寬大也。
又閼逢,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註】言萬物鋒芒欲出,壅遏未通也。
又與縫通。【禮·玉藻】深衣縫齊倍要。【註】縫,或爲逢。
又有逢,國名。【左傳·昭二十年】有逢伯陵因之。【註】逢伯陵,殷諸侯。
又姓。齊逢丑父。
又【廣韻】【韻會】蒲蒙切【集韻】【正韻】蒲紅切,𠀤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封禪書】大漢之德,逢涌原泉。【註】逢讀若㷭,言如熢火之升,原泉之流。
又叶符方切,音房。【韓愈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叶上江、下鄕。◎按从夅者,音龎。从夆者,音縫、音蓬。【顏氏家訓】逄、逢之別,豈可雷同。
逢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əŋ˧˥ 唐代读音 *bhiong日语读音 AU MUKAU AI韩语罗马 PONG现代韩语 봉越南语 phùng
客家话 [海陆腔]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2 pang2 [沙头角腔] fung2 [梅县腔] fung2 [客英字典] fung2 [宝安腔] fung2 [陆丰腔] fung3 [东莞腔] fung2 [台湾四县腔] fung2粤语 fung4
近代音 非母 東鍾韻 平聲陽 馮小空;中古音 奉母 鍾韻 平聲 逢小韻 符容切 三等 合口;並母 江韻 平聲 龐小韻 薄江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東部 ;王力系统:並母 東部 ;
逢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