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簪
名
(1) (形聲。從竹,賛( zǎn)聲。古文字形,象針形頭飾形。本義:簪子。古人用來插定髮髻或連冠於發的一種長針) 同本義 [hairpin]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韓非子》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又如:簪冕(冠簪與冕服);簪紱(簪,冠簪;紱,絲制的帽帶);簪裾(古時顯貴所穿着的服飾);簪纓縉紳(比喻仕宦之人)
詞性變化
動
(1) 插戴在頭上 [wear in one's hair]
西門豹簪筆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記·滑稽列傳》
乃簪一花。——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簪朵(猶簪花,戴花);簪掛(簪花掛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帶光彩耀眼);簪冠(插簪於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習俗,於重陽節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2) 連綴 [stitch meet]
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儀禮·士喪禮》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喪夫後再遇意中人而結爲夫婦);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爲席。形容生活艱苦)
常用詞組
簪 國語辭典
-
古人用來綰髮或固定頭冠的頭飾。 如:「頭簪」。《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唐·杜甫〈春望〉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也稱為「簪子 」。
-
插、戴。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並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宋·蘇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
連綴。《儀禮·士喪禮》:「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漢·鄭玄·注:「簪,連也。」
-
(一)之又音。
首笄也。从人,匕象簪形。凡兂之屬皆从兂。簪,俗兂从竹从朁。側岑切
(兂)首筓也。竹部曰:筓,簪也。二字爲轉注。古言筓,漢言旡,此謂今之旡卽古之筓也。古經無簪字,惟易豫九四:朋盇簪。鄭云:速也。實寁之假借字。張揖古今字詁,𢈻作撍。埤蒼云:撍,疾也。寁𢈻撍同字。京作撍。經文之簪,古無釋爲筓者。又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衣于裳。注云:簪,連也。然則此實鐕之假借字。金部曰:鐕可以衣箸物者,凡經典此二簪字外,無言簪者。从儿,匕象形。此非相與比敘之匕,乃象旡之形也。旡必有岐,故又曰叉,俗作釵。釋名曰:叉,枝也。因形名之也。篆右象其叉,左象其所抵以固弁者。側琴切。七部。凡兂之屬皆从兂。
(簪)俗兂,今俗行而正廢矣。从竹从朁。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