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zhì

ㄓˋ

部首 疒

部外 6

總筆畫 11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5D3

左上包圍結構

4134115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gcf

kmig

thb

00114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部首 疒 部外 6總筆劃 11

基本區 75D3筆順 41341154121

痓 基本解釋

● 痓

zhì ㄓˋ


  1. 痙攣:「發喉痹,嗌腫,~,治主病者。」
  2. 中醫病症名:「肺移熱於腎,傳爲柔~。」
【漢典】
【午集中】【疒】 痓·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6

痓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痓·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6

【唐韻】充自切【集韻】充至切,𠀤音厠。【博雅】痓,惡也。【集韻】一曰風病。【正字通】痓證有五,秦越人難經,督脈為病,脊强而厥。張仲景金匱:脊强者,五痓之總名,其證卒口噤,背反張而瘈瘲。

又山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

【漢典】

痓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韩语罗马 CHI现代韩语 치

近代音 中古音 穿昌母 至韻 去聲 痓小韻 充自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屑部 ;王力系统:昌母 質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痓」古地圖 「痓」
隸書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㣥(zhi4)
    2. 搱(zhi4)
    3. 秩(zhi4)
    4. 䞃(zhi4)
    5. 㜼(zhi4)
    6. 摨(zhi4)
    7. 炙(zhi4)
    8. 製(zhi4)
    9. 祑(zhi4)
    10. 轾(zhi4)
    11. 䉅(zhi4)
    12. 憄(zhi4)
同部首
    1. 疤
    2. 㾰
    3. 㾀
    4. 癮
    5. 瘹
    6. 瘺
    7. 癢
    8. 療
    9. 瘸
    10. 㾙
    11. 瘷
    12. 㿌
同筆畫
    1. 偻
    2. 㫰
    3. 猎
    4. 䟗
    5. 揵
    6. 勒
    7. 㓓
    8. 躯
    9. 硍
    10. 教
    11. 䀂
    12. 㔠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