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èi

ㄆㄟˋ

部首 方

部外 6

總筆畫 10

斾 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5C6

左右結構

415331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tgh

ysojb

syal

08227

拼音 pèi

注音 ㄆㄟˋ

部首 方 部外 6總筆劃 10

基本區 65C6筆順 4153311252

標

旆 基本解釋

● 旆

pèi ㄆㄟˋ


  1. 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
  2. 泛指旌旗。

英語 flag ornament; flags, banners

德語 Wimpel (S)​,Banner

法語 bannière,banderole

【漢典】

旆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旆 pèi

〈名〉

(1) (形聲。本義: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

(2) 同本義 [flag]

旆,繼旐之帛也。——《說文》

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樣子;生長茂盛的樣子)

(3)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釋名·釋兵》

拔旆投衡。——《左傳·宣公十二年》。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又如:旆旃;旆旌

【漢典】

旆 國語辭典

旆ㄆㄟˋpèi
名
  1. 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飾物。《詩經·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文選·沈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詩》:「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唐·李善·注:「旆,旌旗之垂者。」

  2. 旗幟的通稱。南朝宋·顏延之〈請立渾天儀表〉:「值大軍旋旆,渾儀在路。」明·于謙〈山行〉詩:「酒旆搖村舍,鐘聲出寺樓。」

形
  1. 參見「[[旆旆]]」條。

【漢典】
【卯集下】【方】 旆·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旆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 旆·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沛。【說文】作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𣎵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註】帛續旐,末爲燕尾者。【釋名】雜帛爲旆,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詩·小雅】白旆央央。【傳】白旆,繼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註】旆,游也。

又【詩·小雅】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旆旆,旒垂貌。【朱傳】旆旆,飛揚之貌。

又【詩·大雅】荏菽旆旆。【傳】旆旆然長也。

又【集韻】蒲掇切,音跋。義同。

又【韻補】叶蒲枚切。【𨻰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旆原字从㫃从𣎵。

【漢典】
【卷七】【㫃】

旆 《說文解字》

【卷七】【㫃】
『說文解字』

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从㫃𣎵聲。蒲蓋切

『說文解字注』

(旆)繼旐之旗也。旗者,旌旗之總名。下文云旗有衆鈴,旗曲柄,旗旖施皆是。爾雅:繼旐曰旆。郭云:帛續旐末爲燕尾者。何休注公羊云:繼旐如燕尾曰旆。釋名云:旆,以帛繼旐末也。小雅:帛旆央央。毛曰:帛旆,繼旐者也。按帛葢用絳。沛然而𡍮。沛旆曡韵,引伸爲凡垂之偁。出車傳曰:旆旆,旒垂皃。左傳昭十三年曰:八月辛未,治兵,建而不旆。壬申,復旆之。杜云:建立旌旗,不曳其旆。旆,游也。按不旆者,卷而不垂。旆之者,垂之也。定四年:晉人假羽旌於鄭,鄭人與之。明日,或旆以會。亦是垂旒之義。大雅:荏菽旆旆。傳曰:旆旆然長也。沛然而垂則長,故毛云爾也。又旆爲旗幟之總名,如左傳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晉亡大旆之左旃是也。又假茷爲旆,如左傳綪茷卽蒨旆、詩帛茷央央卽帛旆是也。亦有與末通用者。士喪禮:書銘於末日某氏某之柩。注曰:今文銘皆爲名,末爲旆。从㫃𣎵聲。蒲葢切。十五部。

【漢典】

旆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ei˥˧ 唐代读音 bhɑ̀i日语读音 HATA韩语罗马 PHAY现代韩语 패

客家话 [梅县腔] pi5 pui5 [海陆腔] pai5 pui5 [客英字典] pai5 pui5 [台湾四县腔] pai5 pi5粤语 pui3潮州话 pai3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泰韻 去聲 旆小韻 蒲蓋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曷部 ;王力系统:並母 月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旆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旆」 曾6「旆」 說文‧㫃部「旆」
「」 包2.269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斾
𣃩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佩(pei4)
    2. 斾(pei4)
    3. 㾦(pei4)
    4. 棑(pei4)
    5. 辔(pei4)
    6. 霈(pei4)
    7. 帔(pei4)
    8. 㫲(pei4)
    9. 珮(pei4)
    10. 㸬(pei4)
    11. 昢(pei4)
    12. 沛(pei4)
同部首
    1. 㫋
    2. 㫎
    3. 㫈
    4. 旜
    5. 旎
    6. 旞
    7. 旐
    8. 施
    9. 㫉
    10. 旈
    11. 旝
    12. 旓
同筆畫
    1. 㟊
    2. 荹
    3. 浺
    4. 哭
    5. 𠗜
    6. 荱
    7. 眛
    8. 烣
    9. 脄
    10. 馀
    11. 㢇
    12. 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