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 xuān),表示號呼;中間象一人擗踊的樣子。本義:悲痛出聲,聲淚俱下)
(2) 同本義(有聲有淚) [cry;weep;sob]
哭,哀聲也。——《說文》
哭聲震天動地。——張博《五人墓碑記》
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苛政猛於虎》
(3) 又如:哭哭嘶嘶(邊哭邊喊);哭嘮叨(方言。邊哭邊訴說);哭踊(哭泣踊跳。爲古代喪禮的一種儀節);哭臨(到現場啼哭。古代帝王的喪事,往往集衆舉哀叫哭臨)
(4) 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 [condole]
則哭以厭之。——《漢書·王莽傳》。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5) 又如:哭先祖
(6) 歌 [sing]
昔雍門子以哭見於 孟嘗君。——《淮南子·覽冥訓》
常用詞組
哭 國語辭典
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甚至發出悲聲。如:「嚎啕大哭」、「痛哭失聲」。《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唐·杜甫〈佳人〉詩:「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弔唁。《淮南子·說林》:「桀辜諫者,湯使人哭之。」漢·高誘·注:「哭,猶弔也。」
傷心的向人訴說。如:「你的存款比我多,別老在我面前哭窮。」
哀聲也。从吅,獄省聲。凡哭之屬皆从哭。苦屋切
(哭)哀聲也。从吅。从獄省聲。苦屋切。三部。按許書言省聲、多有可疑者。取一偏旁。不載全字。指爲某字之省。若家之爲豭省、哭之从獄省。皆不可信。獄固从㹜。非从犬。而取㹜之半。然則何不取?獨倏
𤞞之省乎。竊謂从犬之字、如狡獪狂默猝猥?狠獷狀獳狎狃犯猜猛犺㹤狟戾獨狩臭獘獻類猶卅字皆从犬、而移以言人。安見非器本謂犬噑、而移以言人也。凡造字之本意有不可得者、如秃之从禾。用字之本義亦有不可知者、如家之从豕、哭之从犬。愚以爲家入豕部从豕宀、哭入犬部从犬吅。皆會意、而移以言人。庶可正省聲之勉強皮傅乎。哭部當廁犬部之後。凡哭之屬皆从哭。
哭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u˥ 唐代读音 *kuk日语读音 NAKU韩语罗马 KOK现代韩语 곡越南语 khóc
客家话 [沙头角腔] kuk7 [陆丰腔] kuk7 [梅县腔] kuk7 [宝安腔] kuk7 [客英字典] kwuk7 [东莞腔]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kug5 [海陆腔] kuk7 [台湾四县腔] kuk7粤语 huk1潮州话 kog4 kao3(khok khàu)
近代音 溪母 魚模韻 入聲作上聲 哭小空;中古音 溪母 屋韻 入聲 哭小韻 空谷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屋部 ;王力系统:溪母 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