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ái

ㄊㄞˊ

部首 手

部外 14

總筆畫 17

抬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4E1

左右結構

1211212514515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rfkf

qgrg

dbwh

54014

拼音 tái

注音 ㄊㄞˊ

部首 手 部外 14總筆劃 17

基本區 64E1筆順 12112125145154121

擡 基本解釋

● 擡

tái ㄊㄞˊ《廣韻》徒哀切,平咍定。


  1. 動;振動。《廣雅•釋詁一》:「擡,動也。」《玉篇•手部》:「擡,動振也。」
  2. 舉;提高。今通用「抬」。唐元稹《高荷》:「亭亭自擡舉,鼎鼎難藏擪。」
  3. 兩個以上的人合力扛舉。今通用「抬」。唐白居易《馬墜强出贈同座》:「足傷遭馬墜,腰重倩人擡。」
  4. 方言。指抬扛(即爭辯)。今通用「抬」。如:他們兩人一談到這個問題,抬起來就沒個完。
  5. 量詞。兩人合力抬物,一杠為一抬。明吴應箕《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忠烈楊公傳》:「請告歸籍,止用肩輿一乘,行李二擡而已。」

英語 carry, raise, lift

【漢典】
【卯集中】【手】 擡·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擡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擡·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堂來切,𠀤音臺。【博雅】擡揌,動也。

又【廣韻】擡,舉也。

【漢典】

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Ąi˧˥ 日语读音 MOTAGERU韩语罗马 TAY现代韩语 대

客家话 [客英字典] toi2 [陆丰腔] toi3 [梅县腔] toi2 [宝安腔] toi2 [台湾四县腔] toi2 [海陆腔] toi2粤语 toi4潮州话 tai5

官话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擡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抬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炱(tai2)
    2. 㬃(tai2)
    3. 台(tai2)
    4. 䢰(tai2)
    5. 䑓(tai2)
    6. 旲(tai2)
    7. 斄(tai2)
    8. 跆(tai2)
    9. 檯(tai2)
    10. 䈚(tai2)
    11. 鮐(tai2)
    12. 苔(tai2)
同部首
    1. 搜
    2. 揹
    3. 撧
    4. 扭
    5. 摳
    6. 㩶
    7. 揁
    8. 拒
    9. 挔
    10. 拘
    11. 拽
    12. 拸
同筆畫
    1. 㠙
    2. 謩
    3. 濕
    4. 癍
    5. 謈
    6. 擢
    7. 㙺
    8. 藬
    9. 𠘖
    10. 䠛
    11. 𠐔
    12. 䫍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