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ì

chŏu

ㄎㄨㄟˋ

ㄔㄡˇ

部首 心

部外 10

總筆畫 13

謉 媿 聭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127

左右結構

442325113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nrqc

phui

unj

96013

拼音 kuì chŏu

注音 ㄎㄨㄟˋ ㄔㄡˇ

部首 心 部外 9總筆劃 12

基本區 6127筆順 442325113554

常 通 標

愧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愧

kuì ㄎㄨㄟˋ

 ◎ 羞慚:羞~。慚~。~色。~怍(慚愧)。~疚。~赧(因羞愧而臉紅)。~悔。問心無~。

英語 ashamed, conscience-stricken

德語 beschämt (Adj)

法語 honteux,confus

© 漢典

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愧 kuì

〈動〉

(1) (形聲。從心,鬼聲。本義:慚愧)

(2) 同本義。同“媿” [ashamed]

小則如愧。——《禮記·儒行》

尚不愧於屋漏。——《詩·大雅·抑》

不愧於人。——《詩·小雅·何人斯》

雖顏慚未知心愧。——《魏書·列女傳》

縱上不殺我,我不愧於心乎?——《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下恐愧吾師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茲遊快且愧矣。——《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兼愧貴家子。——《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又如:愧心(內心慚愧);愧悔(慚愧後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慚不如);愧灼(極言慚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對天理,下愧對人事)

(3) 折辱人;使羞慚 [ashame]

昭王聞之,欲愧之以辭。——《戰國策·齊策》

又如:愧辱(羞辱)

(4) 責人罪咎 [blame]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禮記·表記》。注:“病、愧謂罪咎之。”

常用詞組


愧汗愧恨愧疚愧赧愧色愧怍
© 漢典

愧 國語辭典

愧ㄎㄨㄟˋkuì
動
  1. 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2. 辱人而使之感到羞慚。《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季孟嘗折愧子陽而不受其爵。」

  3. 辜負、對不起。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形
  1. 羞慚。如:「面有愧色」。

© 漢典
【卯集上】【心】 愧·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愧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愧·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𠀤音騩。【爾雅·釋言】慙也。【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 本作媿,从女。或从恥省作聭。亦作謉𦞙。

© 漢典
【卷十二】【女】

媿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愧”字頭,請參考“媿”字:)
【卷十二】【女】
『說文解字』

慙也。从女鬼聲。愧,媿或从恥省。俱位切

『說文解字注』

(媿)慙也。慙下曰:媿也。二篆爲轉注,亦考老之例。从女。鬼聲。俱位切。十五部。按此亦形聲中有會意。


(愧)媿或从恥省。按卽謂从心可也。

© 漢典

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uei˥˧ 唐代读音 *gyuì日语读音 HAJIRU韩语罗马 KOY现代韩语 괴

客家话 [沙头角腔] kui5 [梅县腔] kwi3 [陆丰腔] kui5 [客英字典] kwui3 [东莞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3 [宝安腔] kui3 [海陆腔] kui3 [台湾四县腔] kui3粤语 kwai3 kwai5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去聲 貴小空;中古音 見母 至韻 去聲 媿小韻 俱位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灰部 ;王力系统:見母 微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媿」 乙424合21092「媿」 倗仲鼎西周中期集成2462「」 郭.老甲.9「媿」 說文‧女部「愧」
「媿」 復公子簋西周晚期集成4011「愧」 說文或體
「媿」 芮子仲□鼎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集成2517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謉
媿
聭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尯(kui4)
    2. 籄(kui4)
    3. 䇻(kui4)
    4. 嬇(kui4)
    5. 聵(kui4)
    6. 媿(kui4)
    7. 㾠(kui4)
    8. 䙌(kui4)
    9. 䕚(kui4)
    10. 瞆(kui4)
    11. 㕟(kui4)
    12. 蒉(kui4)
    13. 吜(chou3)
    14. 醜(chou3)
    15. 瞅(chou3)
    16. 丒(chou3)
    17. 矁(chou3)
    18. 杽(chou3)
    19. 偢(chou3)
    20. 丑(chou3)
    21. 䪮(chou3)
    22. 杻(chou3)
    23. 魗(chou3)
同部首
    1. 㤖
    2. 㥭
    3. 㦜
    4. 恌
    5. 慎
    6. 悍
    7. 慣
    8. 愌
    9. 㦕
    10. 慄
    11. 怈
    12. 惔
同筆畫
    1. 靸
    2. 惾
    3. 缾
    4. 㻓
    5. 辎
    6. 䩑
    7. 喩
    8. 椫
    9. 堛
    10. 䝈
    11. 棯
    12. 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