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丑
〈名〉
傳統戲曲中的一種角色,扮演滑稽人物 [clown;buffoon]
〈名〉
(1) (象形。甲骨文象爪形。①本義:爪 ②地支的第二位)
(2) 地支的第二位
丑,紐也。十二月萬物動用事。——《說文》
(3) [the second of the twelve“Terrestrial Branches”]
(4)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如:一九八五年爲農曆乙丑年
(5) 用以紀月,即農曆十二月
(6) 用以紀日
(7) 用以紀時,即早晨一時至三時
(8) 十二生肖屬牛 [ox]。
如:丑肉(牛肉);丑寶(牛黃的別稱)
(9) 戲劇中的腳色名 [clown]。
如:丑三(丑角戴的三綹短鬚);丑旦(戲劇中飾演女性的丑角)
(10) 姓
常用詞組
© 漢典
丑 國語辭典
名
-
地支的第二位。
-
時辰名。約當凌晨一點到三點。
-
傳統戲劇中,扮演滑稽可笑人物的喜劇腳色。如:「小丑」、「文丑」、「武丑」。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丑扮小閑引淨扮劉一郎上。」
-
姓。如南朝齊有丑千。
© 漢典
丑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ou˨˩˦ 日语读音 USHI韩语罗马 CHWUK CHWU现代韩语 축越南语 sửu
客家话 [梅县腔] zhu3 chiu3 [宝安腔] cu3 (ciu3) [客英字典] chiu3 [台湾四县腔] ci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东莞腔] ciu3 [海陆腔] chiu3 [陆丰腔] chiu3粤语 cau2潮州话 tiu2 ciu2 (thíu chhíu)
近代音 穿母 尤侯韻 上聲 丑小空;中古音 徹母 有韻 上聲 丑小韻 敕久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蕭部 ;王力系统:透母 幽部 ;
© 漢典
丑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