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ēi

ㄅㄟ

部首 心

部外 8

總筆畫 12

𠾦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0B2

上下結構

21112111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jdn|hdhn

lyp

kcwz

11331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心 部外 8總筆劃 12

基本區 60B2筆順 211121114544

常 通 標

悲 基本解釋

● 悲

bēi ㄅㄟˉ


  1. 傷心,哀痛:~哀。~傷。~愴。~痛。~切。~慘。~涼。~憤。~悽。~慟。~吟。~壯。~觀。~劇。樂極生~。
  2. 憐憫:~天憫人。

英語

sorrow, grief; sorry, sad

德語 schwermütig (Adj)​,traurig (Adj)

法語 triste,tristesse,douleur,compassion (bouddhisme)​

【漢典】

悲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悲 bēi

形

(1) (形聲。从心,非聲。本義:哀傷;痛心)

(2) 同本義 [grieved;sad]

悲,痛也。——《說文》

悲,傷也。——《廣雅》

憂心且悲。——《詩·小雅·鼓鍾》

我心傷悲。——《詩·召南·草蟲》

並於肺則悲。——《素問·宣明五氣篇》

至於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臨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晉· 幹寶《搜神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長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悲愴(悲傷);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傷惋惜);悲吟(悲傷哀嘆);悲憂(悲傷憂慮);悲鬱(悲傷憂鬱);悲涕(悲痛的眼淚);悲哭(悲痛號哭);悲怒(悲痛憤怒);悲疚(悲痛);悲慼(悲痛憂傷);悲惻(悲痛)

(3) 悲哀 [doleful]

故遂忍悲爲汝言之。—— 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淚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4) 悲壯;悲涼 [solemn and stirring]

戍角悲吟。——宋· 姜夔《揚州慢》

又如:悲角(悲壯的號角聲);悲風(淒厲的風聲);悲默(憂傷沉默)

(5) 悲憤 [grieved and indignation]

餘聞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詞性變化


◎ 悲 bēi

動

(1) 眷念;悵望 [think of]

遊子悲故鄉。——《漢書·高帝紀》。顏師古注:「悲謂顧念也。」

又如:悲思(思念,悵念)

(2) 哀憐;憐憫 [compassion;pity]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餘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感嘆,慨嘆 [sigh with feeling]

悲哉世也。——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4) 可悲 [lamentable;sad]

以此爲治,豈不悲哉!——《呂氏春秋·察今》

◎ 悲 bēi

名

(1) 悲哀,傷心[sorrow]。

如:悲喜交集;悲歡離合

(2) 悲嘆 [sad with feeling]

發其志士之悲哉?——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佛教語,願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薩概念的基本特點[karuna]。

大悲,拔一切衆生苦。——《大智度論》。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hardworking]

吾於佗文不知蹇澀,惟作詩甚苦,悲唫累日,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常用詞組


悲哀悲不自勝悲慘悲楚悲摧悲愁悲悼悲憤悲風悲歌悲歌悲觀悲歡離合悲劇悲苦悲涼悲憫悲鳴悲悽悲慼悲泣悲秋悲切悲傷悲思悲嘆悲天憫人悲慟悲痛悲痛欲絕悲惜悲喜交集悲喜劇悲辛悲壯
【漢典】

悲 國語辭典

悲ㄅㄟbēi
動
  1. 哀傷。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思念、顧念。《詩經·豳風·東山》:「我東日歸,我心西悲。」《漢書·卷一·高帝紀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之後,吾魂魄猶思沛。』」

名
  1. 哀痛。如:「忍悲」、「含悲」、「樂極生悲」。唐·白居易〈新樂府·上陽白髮人〉:「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2. 佛學中拔除眾生痛苦的行為、心境。如:「慈悲」。

形
  1. 哀傷的。《詩經·豳風·七月》:「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2. 淒厲的。如:「悲曲」、「悲聲」。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漢典】
【卯集上】【心】 悲·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悲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 悲·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𠀤音𤰞。【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又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漢典】
【卷十】【心】

悲 《說文解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痛也。从心非聲。府眉切

《說文解字注》

(悲)痛也。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專者也。悲者,痛之上騰者也。各從其聲而得之。从心非聲。府眉切。十五部。

【漢典】

悲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ei˥ 唐代读音 *byi日语读音 KANASHII KANASHIMU KANASHIMI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越南语 bi

客家话 [海陆腔] bi1 bui1 [梅县腔] bi1 bui1 [陆丰腔] bui1 [客英字典] bui1 [东莞腔] bu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宝安腔] bui1 [台湾四县腔] bi1 bui1粤语 bei1

近代音 幫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杯小空;中古音 幫母 脂韻 平聲 悲小韻 府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灰部 ;王力系统:幫母 微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悲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悲」 包2.179 「悲」 說文‧心部       「悲」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𠾦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箄(bei1)
    2. 㽡(bei1)
    3. 鞞(bei1)
    4. 陂(bei1)
    5. 桮(bei1)
    6. 鵯(bei1)
    7. 盃(bei1)
    8. 庳(bei1)
    9. 卑(bei1)
    10. 背(bei1)
    11. 䎱(bei1)
    12. 𠕩(bei1)
同部首
    1. 㤍
    2. 懃
    3. 㦔
    4. 怎
    5. 悆
    6. 懖
    7. 忥
    8. 慜
    9. 态
    10. 㥎
    11. 悐
    12. 愈
同筆畫
    1. 氬
    2. 㨚
    3. 葳
    4. 㟫
    5. 搭
    6. 䝭
    7. 㳼
    8. 創
    9. 極
    10. 註
    11. 䟩
    12. 渳
初中古詩詞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 《秋词》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宋·朱敦儒 《相见欢》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 《水调歌头》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