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
(➐徵)
- 遠行,遠去。《爾雅•釋言》:「征,行也。」《詩•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 征討;征伐。《書•胤征》:「胤征」。
- 爭奪;奪取。《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 指徵收的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 用同「鉦」。明陶宗儀《輟耕録》卷十七:「杆、磬、錞、鐸、征。」
- 姓。《續通志•氏族略六》:「征氏,明,征儼、征安,貢士任訓導。」
- 「徵」的簡化字。
英語 invade, attack, conquer
德語 angreifen, attackieren ,erheben, Erhebung (S),Zheng (Eig, Fam)
法語 voyager,lancer une expédition,enrôler,prélever,preuve,signe,marcher,lancer une expédition,conquérir,percevoir,prélever
征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从彳( chì),正聲。从彳,表示與行走有關。甲骨文从彳,从足。本義:到很遠的地方去,遠行)
(2) 同本義 [go on a journey]
征,正行也。從辵,正聲。或從彳。——《說文》
征,行也。——《爾雅》
壯於趾征兇。——《易·大壯》
而月斯征。——《詩·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傳·襄公十三年》。注:「謂巡狩徵行。」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詩·召南·小星》
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古樂府《木蘭詞》
孤蓬萬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戰的軍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禦寒衣服);征客(遊子。同征人);征鳥(遠飛的鳥);征蓋(遠行的車);征夫(遠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3) 征伐,發兵討伐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辭伐罪曰征。——《書·允征》
桓桓於征。——《詩·魯頌·泮水》
一曰征。——《周禮·太卜》。司農注:「謂征伐人也。」
挾天子以征四方。——《資治通鑑》
又如:征誅(征討誅戮);征陣(戰陣);征討(討伐);征略(征戰略地);征剿(猶征討)
(4) 爭奪,爭取 [contend for;fight for]
不爲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5) 徵收 [levy]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聊齋志異》
又如:征榷(徵稅與專賣);征役(徵稅與勞役);征繕(謂徵收賦稅,整頓武備);征斂(亦作「征斂」)
詞性變化
〈名〉
(1) 賦稅 [taxes]
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征。——《孟子·盡心下》
又如:征役(賦稅與徭役)
(2) 姓
常用詞組
征 國語辭典
-
遠行。如:「長征」、「遠征」。《詩經·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
討伐。如:「征伐」、「征戍」、「南征北討」。《漢書·卷七·武帝紀》:「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發天下謫民西征大宛。」唐·王翰〈涼州詞〉二首之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
課徵。如:「征稅」、「橫征暴斂」。
-
強取、爭奪。《孟子·梁惠王上》:「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
賦稅。《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
姓。如宋代有征集。
征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əŋ˥ 唐代读音 *jiɛng日语读音 UTSU YUKU TORU韩语罗马 CENG现代韩语 정越南语 chinh
客家话 [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腔] zhin1粤语 zing1潮州话 zêng1(cheng) dêng1(teng)
近代音 照母 庚青韻 平聲陰 征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清韻 平聲 征小韻 諸盈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青部 ;王力系统:章母 耕部 ;
征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