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shī

ㄕ

部首 巾

部外 3

總筆畫 6

繁體 師

師 𠦵 𠵀 𢂖 𢃋 𨸲 𨸴 𩇱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E08

左右結構

2312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gmh

llmb

kdal

21027

拼音 shī

注音 ㄕ

部首 巾 部外 3總筆劃 6

基本區 5E08筆順 231252

常 標

师 基本解釋

● 师

(師)

shī ㄕˉ


  1. 「師」的簡化字。

英語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德語 Meister, Vorbild, Lehrer

法語 maître,chef,armée,multitude,capitale

【漢典】

师 詳細解釋

見「師」。

【漢典】
【寅集中】【巾】 師·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師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师」字頭,请參考「師」字。)
【寅集中】【巾】 師·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古文〕𠵀𠦵𢂖𩇱【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又【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又【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又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又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又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又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又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又右師,左師,俱複姓。

 

【漢典】
【卷六】【帀】

↳師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师」字頭,请參考「師」字:)
【卷六】【帀】
《說文解字》

二千五百人爲師。从帀从𠂤。𠂤,四帀,眾意也。𠦵,古文師。疎夷切〖注〗𠵀、𢂖、𩇱,亦古文師。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師)二千五百人爲師。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爲㒳,五㒳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師,衆也。京師者,大衆之稱。衆則必有主之者。周禮師氏注曰:師,敎人以道者之稱也。黨正旅師閭胥注曰:正師胥皆長也。師之言帥也。从帀从𠂤。會意。疎夷切。十五部。𠂤,四帀,眾意也。𠂤下曰:小𨸏也。小𨸏而四圍有之,是衆意也。說會意之恉。

(𠦵)古文師。

【漢典】

师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粤语 si1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师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師」。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𠂤」 鐵4.3合5817「師」 令鼎西周早期集成2803「師」 新零.526、甲3.37「師」 說文古文「師」 睡.雜17「師」 「师」「师」
「師」 師𩛥鼎西周中期集成2830「師」 說文‧帀部
「師」 大簋蓋西周晚期集成429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師
𠦵
𠵀
𢂖
𢃋
𨸲
𨸴
𩇱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蝨(shi1)
    2. 噓(shi1)
    3. 䌳(shi1)
    4. 诗(shi1)
    5. 鯴(shi1)
    6. 瑡(shi1)
    7. 呞(shi1)
    8. 濕(shi1)
    9. 褷(shi1)
    10. 屍(shi1)
    11. 湿(shi1)
    12. 尸(shi1)
同部首
    1. 㡧
    2. 幗
    3. 带
    4. 帿
    5. 㡊
    6. 㡈
    7. 帼
    8. 㡦
    9. 㡙
    10. 帰
    11. 帒
    12. 㡥
同筆畫
    1. 㫃
    2. 肎
    3. 年
    4. 巟
    5. 夷
    6. 𠚅
    7. 䃼
    8. 巡
    9. 扦
    10. 㐺
    11. 忙
    12. 彵
小學古詩詞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
初中古詩詞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