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duì

ㄉㄨㄟˋ

部首 寸

部外 2

總筆畫 5

繁體 對

對 対 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BF9

左右結構

54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cfy

edi

xsds

74400

拼音 duì

注音 ㄉㄨㄟˋ

部首 寸 部外 2總筆劃 5

基本區 5BF9筆順 54124

常 標

对 基本解釋

● 对

(對)

duì ㄉㄨㄟˋ


  1. 「對」的簡化字。

英語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德語 antworten, entgegnen, erwidern ,gegenüber, entgegengesetzt, feindlich ,richtig, korrekt

法語 correct,juste,paire,couple,à,contre,pour,envers,répondre,traiter,s'opposer à,braquer,convenir,confronter,ajuster,régler

【漢典】

对 詳細解釋

見「對」。

【漢典】
【寅集上】【寸】 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對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对”字頭,请參考“對”字。)
【寅集上】【寸】 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𠀤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𡭊。【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

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

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

又對簿。【史記·李將軍傳】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又敵也。【吳陸遜曰】劉備今在境界,此疆對也。

又凡物𠀤峙曰對。【杜甫·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

 

【漢典】
【卷三】【丵】

↳𡭊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对”字頭,请參考“𡭊”字:)
【卷三】【丵】
《說文解字》

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對,對或从士。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都隊切文四,重二

《說文解字注》

(𡭊)𧭭無方也。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𧭭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从丵口。从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於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


(對)𡭊或从士。漢文帝㠯爲責對而面言,依廣韵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㠯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韵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

【漢典】

对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uei˥˧ 日语读音 MUKAU NARABU AITE韩语罗马 TAY越南语 đối

粤语 deoi3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对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對」。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對」 甲740合30600「對」 作父乙尊西周早期集成5975「對」 說文‧丵部「對」 「对」「对」
「對」 佚657合18755「對」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對」 說文或體
「對」 𤯍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14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對
対
𡭊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敚(dui4)
    2. 䇏(dui4)
    3. 𠏮(dui4)
    4. 敓(dui4)
    5. 瀩(dui4)
    6. 對(dui4)
    7. 㙂(dui4)
    8. 懟(dui4)
    9. 瀢(dui4)
    10. 憞(dui4)
    11. 碓(dui4)
    12. 兑(dui4)
同部首
    1. 將
    2. 尃
    3. 㝵
    4. 寻
    5. 専
    6. 專
    7. 㝴
    8. 尀
    9. 尅
    10. 㝷
    11. 尋
    12. 导
同筆畫
    1. 忇
    2. 𠃟
    3. 匜
    4. 丙
    5. 礼
    6. 㧅
    7. 句
    8. 邚
    9. 阠
    10. 㐷
    11. 𠂜
    12. 𠂘
小學古詩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 《望天门山》
初中古詩詞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明·魏学洢 《核舟记》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明·张岱 《湖心亭看雪》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