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iàng

ㄒㄧㄤˋ

部首 口

部外 16

總筆畫 19

向 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6AE

上下結構

55345115452325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tyk

vlhbr

zznj

27227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ㄧㄤˋ

部首 口 部外 14總筆劃 17

基本區 56AE筆順 55345115452325251

通

嚮 基本解釋

● 嚮

xiàng ㄒㄧㄤˋ


  1. 趨向;向著。《集韻•漾韻》:「鄉,面也。或从向。」《書•多士》:「嚮于時夏,弗克庸帝。」孔穎達疏:「天歸嚮於是夏家。」《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嚮河立待良久。」清張望《鄉治》:「人情嚮背,而以考吾政。」
  2. 方向。唐柳宗元《送從兄偁罷選歸江淮詩序》:「進不知嚮,退不知守。」清錢木菴《唐音審體•古題樂府論》:「判然分而為二,自誤誤人,使後學茫然莫知所嚮,良可慨也。「
  3. 近;將近。《易•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陸德明釋文:「嚮,本又作向。」晋陶潛《歲暮和張常侍》:「嚮夕長風起,寒雲没西山。」
  4. 誘導;引導。《書•洪範》:「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孔傳:「言天所以嚮勸人,用五福;所以威沮人,用六極。」
  5. 窗戶。《廣韻•漾韻》:「向,䆫也。」又「嚮,與向通用。」《荀子•君道》:「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窺遠收衆之門户牖嚮也。」《淮南子•説山》:「四方皆道之門户牖嚮也。」
  6. 從前;原來。《吕氏春秋•察今》:「病變而藥不變,嚮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嚮者僕亦常廁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宋蘇軾《諫買浙燈狀》:「臣嚮蒙召對便殿,親奉德音。」

● 嚮

xiǎng ㄒㄧㄤˇ


  1. 古稱兩階之間。《廣韻•養韻》:「嚮,《爾雅》:『兩階間謂之嚮。』」
  2. 享;受。《荀子•正名》:「嚮萬物之美而不能嗛。」《韓非子•十過》:「兵之著于晋陽三年,今旦暮將拔之,而嚮其利。」《漢書•宣帝紀》:「上帝嘉嚮,海内承福。」顔師古注:「嚮,讀曰饗。"
  3. 通「響」。1.回聲;聲音。《易•繫辭上》:「其受命也如嚮。」陸德明釋文:「嚮,又作響。」唐楊衡《賦得夜雨滴空階送魏秀才》:「始兼泉嚮細,稍雜更聲促。」2.發出響聲。《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裙上環珮,叮叮噹噹的嚮。」

英語 guide, direct; incline to, favor

德語 in Richtung auf, nach (S)

【漢典】

嚮 國語辭典

嚮ㄒㄧㄤˋxiàng
動
  1. 面對。唐·柳宗元〈梓人傳〉:「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嚮之。」通「向」。

  2. 傾向。《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3. 引導。如:「嚮導」。

【漢典】
【丑集上】【口】 嚮·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6

嚮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 嚮·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6

〔古文〕向𡩉𡪥【廣韻】【集韻】𠀤許亮切,音䦳。【集韻】面也,對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傳】火炎不可嚮近。

又【洛誥】伻嚮卽有僚。【傳】當使臣下各嚮就有官。【易·隨卦】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又【書·洪範】嚮用五福。【傳】言天所以嚮勸人用五福。

又【前漢·丙吉傳】嚮使丞相不先聞馭吏言,何見勞勉之有。

又【廣韻】【集韻】𠀤許兩切,音響。【廣韻】爾雅,兩階閒謂之嚮。○按今《爾雅·釋宮》作鄉。

又【書·洪範嚮用五福釋文】嚮,許亮反,又許兩反,二音皆可讀。

又【史記·游俠傳】何知仁義,已嚮其利者爲有德。【註】索隱曰:嚮者,享受也。

又與響同。【易·系辭】其受命也如嚮。【莊子·養生主】砉然嚮然。【前漢·賈山傳】天下嚮應。

又與饗同。【前漢·宣帝紀】上帝嘉嚮。【註】師古曰:嚮,讀曰饗。【集韻】本作鄉。

 

【漢典】
【卷九】【𠨍】

↳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嚮」字頭,请參考「𠨍」字:)
【卷九】【𠨍】
《說文解字》

事之制也。从卩㔿。凡𠨍之屬皆从𠨍。闕。去京切

《說文解字注》

(𠨍) 事之制也。从卪㔿。 卪㔿,今人讀節奏,合乎節奏乃爲能制事者也。 凡𠨍之屬皆从𠨍。闕。 此闕謂闕其音也。其義其形旣憭矣,而讀若某則未聞也。今說文去京切。玉篇、廣韵皆云:說文音卿,此葢淺人肊以卿讀讀之。卿用卵爲義形,不爲聲形也。玉篇子兮切,取卪字平聲讀之。廣韵子禮切,取卪上聲讀之。葢其音必有所受之矣。

【漢典】

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ɑŋ˥˧ 日语读音 MUKAU SAKINI韩语罗马 HYANG现代韩语 향

客家话 [东莞腔] hiong3 [梅县腔] hiong5 [宝安腔] hiong3 hiong5 [客英字典] hiong5 [台湾四县腔] hiong5 [海陆腔] h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3 [沙头角腔] hiong3 [陆丰腔] hiong5粤语 hoeng2 hoeng3潮州话 hiang2 hiang3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漾韻 去聲 向小韻 許亮切 三等 開口;曉母 養韻 上聲 響小韻 許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唐部 ;曉母 唐部 ;王力系统:曉母 陽部 ;曉母 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嚮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向
𡩉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橡(xiang4)
    2. 象(xiang4)
    3. 姠(xiang4)
    4. 䦳(xiang4)
    5. 衖(xiang4)
    6. 勨(xiang4)
    7. 襐(xiang4)
    8. 缿(xiang4)
    9. 相(xiang4)
    10. 闂(xiang4)
    11. 鱌(xiang4)
    12. 銗(xiang4)
同部首
    1. 嗙
    2. 咮
    3. 咥
    4. 哬
    5. 嗱
    6. 㖯
    7. 囀
    8. 㖳
    9. 吮
    10. 噲
    11. 噈
    12. 囓
同筆畫
    1. 邃
    2. 㩜
    3. 螮
    4. 鮮
    5. 嚑
    6. 磷
    7. 㺝
    8. 輽
    9. 䕙
    10. 黚
    11. 褻
    12. 䌑
小學古詩詞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唐·骆宾王 《咏鹅》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王昌龄 《采莲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山一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初中古詩詞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蒲松龄《狼三则·其二》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