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會意。據甲骨文。从戌( xū),从口。戌是長柄大斧,「口」指人頭。合起來表示大斧砍人頭。本義:殺)
(2) 同本義 [kill]
咸劉厥敵。——《書·君奭》
(3) 畢;終 [finish]
迄始皇三載而咸,時、激、地、保、人事乎?—— 漢· 揚雄《法言》
(4) 感應 [sense]
…窕則不咸。——《左傳》
又如:咸腓(妄動);咸感(陰陽相感,夫婦相和)
詞性變化
副
(1) 普遍都,全部 [all]
咸,皆也,悉也。——《說文》
庶績咸熙。——《書·堯典》
周邦咸喜。——《詩·大雅·崧高》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咸憮然。——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京城學者咸怪其無徵。——《後漢書·張衡傳》
屬吏咸伏渴。——《明史》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氣);咸宥(全部寬恕);咸臻(全都到達);咸五登三(帝德廣被,同於五帝而超於三王)
(2) 共;同 [together]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詩·魯頌·閟宮》
形
(1) 普遍 [general]
小賜不咸,獨恭不優。不咸,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國語》
(2) 協和,調和 [harmonic]
舟中鳴鼓若競渡,挽人從山石中聞鼓聲而咸力。——《天工開物》
(3) 和睦 [concord]。
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協和;和睦)
名
(1) 咸陽(今爲地級市,位於陝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陽,城市宮殿林立。公元前206年爲楚項羽焚燬,簡稱咸 [Xianyang city]
(2) 古樂曲名。即咸池 [xingci]。
如:咸英(堯樂《咸池》與帝嚳樂《六英》的並稱)
常用詞組
咸 國語辭典
-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
姓。如漢代有咸宣。
【唐韻】胡監切【集韻】【韻會】胡讒切【正韻】胡嵒切,𠀤音諴。【說文】皆也。【玉篇】悉也。【書·堯典】庶績咸熙。【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註】咸,同也。【魯語】小賜不咸。【註】咸,徧也。【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又卦名。【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又【易·雜卦】咸,速也。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又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又地名。【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又姓。【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釋文】咸,一本作緘。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又姓。【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註】咸音減省之減。
又【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又音憾。【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註】不充滿人心。【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按感同憾。
又叶餘針切,音𠛬。【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咸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æn˧˥ 唐代读音 *hæm日语读音 MINA韩语罗马 HAM现代韩语 함
客家话 [梅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客英字典] ham2 [东莞腔] ham2 [沙头角腔] ham2 [宝安腔] ham2 [海陆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陆丰腔] ham3粤语 haam4潮州话 ham5 giam5 [澄海]hang5 giang5
近代音 曉母 監鹹韻 平聲陽 咸小空;中古音 匣母 咸韻 平聲 咸小韻 胡讒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覃部 ;王力系统:匣母 侵部 ;
咸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楷書 |
「咸」 乙753合952 | 「咸」 咸父乙簋商代晚期集成3150 | 「咸」 信1.054 | 「咸」 說文‧口部 | 「咸」 睡.法58 | 「鹹」 | 「咸」 |
「咸」 作冊般甗商代晚期集成944 | 「咸」 上(1).䊷.1 | |||||
「咸」 作冊䰧卣西周早期集成5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