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zé

ㄗㄜˊ

部首 刀

部外 4

總筆畫 6

繁體 則

則 𠞋 𠟔 𠟭 𠟻 𣉇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219

左右结构

2534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jh

boln

lokd

72800

拼音 zé

注音 ㄗㄜˊ

部首 刀 部外 4總筆劃 6

統一碼 5219筆順 253422

常 標

则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則

(則)

zé ㄗㄜˊ

  1. 模範:以身作~。
  2. 規程,制度:規~。總~。原~。細~。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關係,就,便:聞過~喜。
  5. 表示轉折,卻: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斷,乃,是:此~餘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數字後,列舉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參加的人數多。
  8. 與“做”相近(中國宋、元、明代小說、戲劇裏常用):~甚(做什麼)。
  9. 量詞,指成文的條數:新聞兩~。

英語 rule, law, regulation; grades

德語 Muster, Kriterium, Maßstab, Richtschnur, Standard (S)​,Regel, Vorschrift, Satzung (S)​,folgen, befolgen, sich nach etw. richten (V)​,Zählwort für Texten, Artikeln (Zähl, Lit)​,aber, nichtsdestoweniger, dann (Konj, Lit)​,Ze (Eig, Fam)

法語 règle,règlement,critère,norme,alors,donc,(conjonction exprimant un contraste avec ce qui précède)​ mais, alors que

© 漢典

则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則

則 zé

〈名〉

(1) (會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準則,法則)

(2) 同本義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烝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3) 又如:則天(以天爲法,治理天下);則度(法度);則效(則象。效法)

(4) 等級(由則的劃分等級引申而來) [grade]

《坤》作墜勢,高下九則。——《漢書·敘傳下》。顏師古注引 劉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5)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爲一則,爲子男封邑

(6) 標準權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史記》

(7) 榜樣 [example]。如:以身作則

詞性變化

◎ 則

則 zé

〈動〉

(1) 劃分等級 [grade]

鹹則三壤,成賦中邦。——《書·禹貢》

(2) 仿效,效法 [follow;imitate]。如:則先烈之言行

(3) 做,作 [do]

衆人聽了,嚇得不敢則聲。——《紅樓夢》

◎ 則

則 zé

<連>

(1) 正相反 [but]

則無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則又望其真。——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又如:人皆好名,我則不然;則不(不但,不止)

(3) 表示相反或對照 [however]

則恥師焉。——唐· 韓愈《師說》

(4) 又如:今則不然

(5) 表示平列關係 [and]

則桃李冬實。——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則桃李夏榮。

(6) 表示假設,相當於“若”、“如果” [if]

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記·高祖本紀》

(7) 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though]

元帥此計好則好,則怕瞞不過諸葛孔明。——《隔江鬥智》

◎ 則

則 zé

〈副〉

(1) 用於判斷句表示肯定,相當於“就” [so]

非死,則徙爾。——柳宗元《捕蛇者說》

則明月斜掛。——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則綠草如茵。

則人物必有概範。——蔡元培《圖畫》

(2) 表示前後兩事時間相距很近,有因果、條件關係,相當於“即”、“便” [then]

則難者亦易矣。——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則易者亦難矣。

則治之如所言。——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表示在發現某事時早已如此,或即將如此,相當於“就”、“將” [immediately]

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訂盟。歃血,是古代訂盟的儀式,取牲血盛於盤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華屋,漂亮的堂宇,指朝會或議事的地方。)——《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4) 表示範圍,相當於“僅”、“只” [only]

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荀子》

(5) 又如: 則除(唯有, 只有); 則索(只好; 須得); 則情(只好管); 則故(只管,只顧)

(6) 對已然或發生的事強調。可譯爲“都”、“已經”、“原來” [already]

客則鼾睡。——明· 魏禧《大鐵椎傳》

則學校大備。——蔡元培《圖畫》

(7) 表示讓步,可譯爲“倒”、“倒是” [instead;on the contrary]

則名微而衆寡。——《三國志·諸葛亮傳》

◎ 則

則 zé

〈量〉

多用於文章或藝術品,相當於“章”、“條”。如:新聞一則;寓言四則

常用詞組


則則則個則例則甚
© 漢典
【子集下】【刀】 則·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7

則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则”字頭,請參考“則”字。)
【子集下】【刀】 則·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7

〔古文〕𠟻𠟭𠞋𠟔【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卽德切,𠀤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

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鄭註】則,法也。

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

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

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註】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傚。

又【周禮】五命賜則註:地未成國之名。

又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歷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

又【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漢典
【卷四】【刀】

則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则”字頭,請參考“則”字:)
【卷四】【刀】
『說文解字』

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𠟻,古文則。𠞋,亦古文則。𠟭,籒文則从鼎。子德切

『說文解字注』
等畫物也。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爲介畫也。今俗云科則是也。介畫之、故從刀。引伸之爲法則。假借之爲語䛐。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說從貝之意。物貨有貴賤之差。故從刀介畫之。子德切。一部。
© 漢典

则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ɤ˧˥

粤语 zak1潮州话 zêg4 (chek)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则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則」。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則」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則」 上(1).䊷.6「則」 說文古文「則」 睡.日甲39背「則」 「则」「则」
「則」 段簋西周中期集成4208「萴」 包2.216「則」 說文古文
「則」 曾子𡱵簠春秋中期集成4528「則」 帛乙12.14「則」 說文籀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則
𠞋
𠟔
𠟭
𠟻
𣉇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擇(ze2)
    2. 㻭(ze2)
    3. 䅚(ze2)
    4. 澤(ze2)
    5. 择(ze2)
    6. 笮(ze2)
    7. 舴(ze2)
    8. 幘(ze2)
    9. 飵(ze2)
    10. 㳻(ze2)
    11. 嫧(ze2)
    12. 鸅(ze2)
同部首
    1. 𠚷
    2. 刉
    3. 剽
    4. 刜
    5. 㓳
    6. 剣
    7. 判
    8. 剐
    9. 㓷
    10. 劑
    11. 刿
    12. 劇
同筆畫
    1. 𠚺
    2. 㐺
    3. 许
    4. 朽
    5. 圲
    6. 汐
    7. 𠇑
    8. 糸
    9. 𠕎
    10. 玐
    11. 夵
    12. 𠖲
小學古詩詞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先秦·列御寇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初中古詩詞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先秦·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论语》十二章》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唐·刘禹锡 《陋室铭》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陋室铭》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清·纪昀 《河中石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