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ú

ㄉㄨˊ

部首 冫

部外 15

總筆畫 17

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1DF

左右结构

4112125221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flm

imgwc

tdll

34186

拼音 dú

注音 ㄉㄨˊ

部首 冫 部外 15總筆劃 17

統一碼 51DF筆順 41121252212511134

凟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凟

dú ㄉㄨˊ

     ◎ 同“瀆”。

英語 to be rude to, to annoy, to profane; to trouble, to harass

© 漢典

凟 國語辭典

凟
  1. 「瀆 」的異體字。

© 漢典
【巳集上】【水】 瀆·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凟”字頭,請參考“瀆”字。)
【巳集上】【水】 瀆·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𠀤音牘。【說文】溝也。【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又江河淮濟爲四瀆。【釋名】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又小渠也。【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又慁也,重複也。【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又慢也。【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又易也。【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大透切,音豆。句瀆,地名。【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又與竇同。【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瀆,徐邈音豆。

© 漢典
【卷十一】【水】

瀆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凟”字頭,請參考“瀆”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溝也。从水賣聲。一曰邑中溝。徒谷切

『說文解字注』

(瀆)溝也。謂井閒廣四尺、深四尺者也。从水。𧶠聲。徒谷切。三部。一曰邑中曰溝。曰字依玄應補。不必井閒、亦不必廣四尺深四尺者也。按瀆之言竇也。凡水所行之孔曰瀆。小大皆得稱瀆。釋水曰。注澮曰瀆。又曰。江河淮濟爲四瀆。水經注謂古時水所行今久移者曰故瀆。

© 漢典

凟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u˧˥

客家话 [海陆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梅县腔] tuk8粤语 duk6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凟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瀆」。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瀆」 說文‧水部「凟」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瀆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豄(du2)
    2. 㸿(du2)
    3. 牍(du2)
    4. 瓄(du2)
    5. 䪅(du2)
    6. 騳(du2)
    7. 韇(du2)
    8. 贕(du2)
    9. 鑟(du2)
    10. 読(du2)
    11. 嬻(du2)
    12. 韣(du2)
同部首
    1. 𠘂
    2. 凛
    3. 𠘎
    4. 凔
    5. 𠖻
    6. 𠗅
    7. 𠘏
    8. 鿑
    9. 冻
    10. 𠖱
    11. 𠗯
    12. 凃
同筆畫
    1. 䕜
    2. 𠐞
    3. 勶
    4. 㺝
    5. 輾
    6. 皤
    7. 霠
    8. 輽
    9. 䫎
    10. 鴶
    11. 鍜
    12. 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