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ōng

ㄉㄨㄥ

部首 冫

部外 3

總筆畫 5

㫡 昸 𠔙 𠘀 𠘗 𡕙 𡘬 𣅈 𣆼 𧆼 終 鼕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51AC

上下结构

35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uu

hey

rstd

27303

拼音 dōng

注音 ㄉㄨㄥ

部首 冫 部外 2總筆劃 5

統一碼 51AC筆順 35444

常 通 標

冬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冬

(鼕)

dōng ㄉㄨㄥˉ

  1. 一年中的第四季:~季(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天。~眠。
  2. 姓。
  3. 象聲詞,敲鼓聲:戰鼓~~。

英語 winter, 11th lunar month

德語 Winter (S)

© 漢典

冬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冬 dōng

〈名〉

(1) (會意。表示時序終了,已進入寒冷季節。四季中的第四季,即農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爲是從12月至3月,農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時盡也。——《說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詩·邶風·穀風》

無冬無夏。——《詩·陳風·宛丘》

冬者,五穀成熟,物備禮成。——《後漢書·張純傳》

(3) 又如:冬暖夏涼;冬釀(冬季釀酒);冬溫(冬天所害的一種熱病);冬計(寒冬的生計)

(4) 冬月,陰曆十一月的俗稱 [the 12th month]

適冬(陰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清· 林覺民《與妻書》

(5) 最後,終 [end]

誥誥作事,毋從我冬始。——《馬王堆漢墓帛書》

詞性變化

◎ 冬

東 dōng

<象>

鼕鼕聲 [rub-a-dub;rat-tat;rat-a-tat]——形容敲門或敲鼓的聲音。如:鼕鼕(形容敲門的聲音)

常用詞組


冬不拉冬菜冬蟲夏草冬儲冬大麥鼕鼕鼕鼕聲冬防冬耕冬瓜冬灌冬寒冬烘冬季冬季作物冬節冬令冬米冬眠冬筍冬天冬閒冬瘟冬小麥冬訓冬汛冬衣冬泳冬至冬裝
© 漢典

冬 國語辭典

冬ㄉㄨㄥdōng
名
  1. 一年四季中的最後一季。農曆指立冬至立春的時期,一般而言氣溫較低。若以北半球氣候論,概指十一月或十二月至翌年的二月或三月期間。如:「寒冬」、「殘冬」、「冬天」。

  2. 閩南方言。代表一年的時間。如:「兩冬」、「三冬」。

  3. 姓。如三國時有冬逢。

© 漢典
【子集下】【冫】 冬·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3

冬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 冬·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3

〔古文〕𣆼𣅈𠘀𠔙𠘗【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宗切,篤平聲。【說文】四時盡也。【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樂記】冬,藏也。【前漢·律歷志】冬,終也。【白虎通】冰霜,冬之𠋫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又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 漢典
【卷十一】【仌】

冬 《说文解字》

【卷十一】【仌】
『說文解字』

四時盡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終字。𠔙,古文冬从日。都宗切

『說文解字注』

(冬)四時盡也。冬之爲言終也。考工記曰。水有時而凝。有時而釋。故冬从仌。从仌。从𠔾。會意。𠔾亦聲。都宗切。九部。𠔾、古文終字。見糸部。


(𣆼)古文冬。从日。

© 漢典

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uŋ˥ 唐代读音 *dong dong日语读音 FUYU韩语罗马 TONG现代韩语 동越南语 đông

客家话 [海陆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粤语 dung1潮州话 dang1 (tang)

近代音 端母 東鍾韻 平聲陰 東小空;中古音 端母 冬韻 平聲 冬小韻 都宗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冬部 ;王力系统:端母 冬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冬」 存1183合11656「冬」 陳璋方壺戰國中期集成9703「冬」 包2.2「冬」 說文古文「冬」 睡.日乙227「冬」
「冬」 拾7.8合19736「冬」 上(2).子.12「冬」 說文‧仌部
「冬」 乙368合20726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㫡
昸
𠔙
𠘀
𠘗
𡕙
𡘬
𣅈
𣆼
𧆼
終
鼕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菄(dong1)
    2. 笗(dong1)
    3. 氡(dong1)
    4. 徚(dong1)
    5. 咚(dong1)
    6. 鮗(dong1)
    7. 東(dong1)
    8. 蝀(dong1)
    9. 鯟(dong1)
    10. 岽(dong1)
    11. 东(dong1)
    12. 涷(dong1)
同部首
    1. 夌
    2. 夓
    3. 㚅
    4. 変
    5. 夏
    6. 夎
    7. 复
    8. 夐
    9. 备
    10. 㚇
    11. 夃
    12. 㚆
同筆畫
    1. 刉
    2. 𠔅
    3. 末
    4. 叐
    5. 𠕶
    6. 弗
    7. 甲
    8. 犮
    9. 平
    10. 疋
    11. 右
    12. 邘
初中古詩詞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明·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