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ī

ㄒㄧ

部首 人

部外 12

總筆畫 14

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50D6

左右結構

3212125143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fkk

ogrr

nbuj

24261

拼音 xī

注音 ㄒㄧ

部首 人 部外 12總筆劃 14

基本區 50D6筆順 32121251431251

通 標

僖 基本解釋

● 僖

xī ㄒㄧˉ


  1. 喜樂。
  2. 姓。

英語 joy, gladness, delight; surname

德語 behutsam, bedacht

法語 prudent,joyeux

【漢典】

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僖 xī

形

(1) (形聲。從人,喜聲。本義:喜樂)

(2) 同本義 [happy]

僖,樂也。——《說文》。按,即喜字。因以爲諡,故從人。凡周僖王、魯僖公、晉僖公、齊僖公 ...

有過爲僖。——《周書·諡法》

小心畏忌曰僖。——蔡邕《獨斷》

(3) 姓

【漢典】

僖 國語辭典

僖ㄒㄧxī
形
  1. 喜樂。《說文解字·人部》:「僖,樂也。」

名
  1. 諡號。如:「魯僖公」、「晉僖公」。

  2. 姓。如春秋時曹國有僖負羈。

【漢典】
【子集中】【人】 僖·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僖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 僖·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𠀤許其切,音歖。【說文】樂也。與喜通。

又姓。

又【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又剛克爲僖。

又【諡解曰】有過爲僖,伯禽十九世孫申諡僖。【漢志】作釐。

【漢典】
【卷八】【人】

僖 《說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樂也。从人喜聲。許其切

《說文解字注》

(僖)樂也。此字之本義少用。其𣜩變爲嬉。李注洞簫賦引說文。嬉、樂也。卽謂此也。謚法有釐、有僖。周書二謚並出。而春秋三傳僖公。史漢皆作釐公。殆史漢假釐爲僖乎。謚法曰。小心畏忌曰僖。从人。喜聲。許其切。一部。

【漢典】

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 日语读音 YOROKOBU韩语罗马 HUY现代韩语 희

客家话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1 [客英字典] hi3 hi1 [台湾四县腔] hi3 hi1 [海陆腔] hi3 hi1粤语 hei1潮州话 何衣1(希)

近代音 曉母 齊微韻 平聲陰 希小空;中古音 曉母 之韻 平聲 僖小韻 許其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咍部 ;王力系统:曉母 之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僖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僖」 說文‧人部「僖」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釐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橀(xi1)
    2. 錫(xi1)
    3. 菥(xi1)
    4. 㩦(xi1)
    5. 䐖(xi1)
    6. 屖(xi1)
    7. 鑴(xi1)
    8. 潝(xi1)
    9. 㕧(xi1)
    10. 烯(xi1)
    11. 穸(xi1)
    12. 牺(xi1)
同部首
    1. 𠈹
    2. 僯
    3. 𠇁
    4. 偈
    5. 儑
    6. 㒔
    7. 㑘
    8. 𠊤
    9. 𠐳
    10. 𠋧
    11. 僶
    12. 𠑔
同筆畫
    1. 榛
    2. 蔟
    3. 漶
    4. 靘
    5. 㹉
    6. 磀
    7. 閡
    8. 㲥
    9. 蔩
    10. 潀
    11. 獐
    12. 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