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 基本解釋
錫 國語辭典
(stannum,Sn)化學元素。原子序50。色白似銀,富延展性,在空氣中不易起變化。能溶於酸及熱氫氧化鉀溶液,但不溶於水。質地較鉛堅韌。常用來焊接、鍍鐵與製造合金。
細布。《列子·周穆王》:「衣阿錫,曳齊紈。」晉·左思〈嬌女詩〉:「脂膩漫白袖,煙薰染阿錫。」通「緆」。
和尚所用錫杖的簡稱。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是以飛錫遙來,度杯遠至。」唐·李中〈送紹明上人之毘陵〉詩:「聽蟬離古寺,攜錫上扁舟。」
姓。如漢代有錫光。
賜與、賜給。《書經·仲虺之誥》:「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左傳·隱公元年》:「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通「賜」。
錫製的。如:「錫壺」、「錫罐」。
〔古文〕㒪【唐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𠀤音裼。【說文】銀鉛之閒。从金易聲。【徐曰】銀色而鉛質也。【詩·衞風】如金如錫。【傳】金錫鍊而精。【爾雅·釋器】錫謂之鈏。【疏】錫,金白鑞也。一名鈏。
又【博雅】赤銅謂之錫。
又【爾雅·釋詁】賜也。【易·師卦】王三錫命。【書·堯典】師錫帝曰。【傳】錫,與也。【左傳·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註】錫,賜也。【禮·緯文】九錫,一曰輿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戸、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鈇鉞、九曰秬鬯。
又粉錫,胡粉也。
又姓。【吳志】漢末有錫光。
又地名。【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麇,至於錫穴。【前漢·功臣表】無錫侯多軍。
又【集韻】斯義切,音瀃。予也。本作賜。
又【五音集韻】思積切,音昔。細布也。【禮·雜記】加灰錫也。【註】取緦以爲布,又加灰治之,則曰錫,言錫然滑易也。【儀禮·大射儀】冪用錫若絺。【註】錫,細布也。【疏】謂之錫者,治其布,使之滑易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被阿錫。【註】錫,布也。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髲也。
又大計切,音弟。義同。
錫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 唐代读音 sek日语读音 SUZU韩语罗马 SEK现代韩语 석越南语 thiếc
客家话 [沙头角腔] siak7 [宝安腔] siak7 [海陆腔] siak7 sit7 [客英字典] siak7 sit7 [陆丰腔] siak7 [梅县腔] siak7 sit7 [东莞腔] siak7 [台湾四县腔] siak7 sit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d5粤语 sek3 sik1 sik3潮州话 siah4
近代音 心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昔小空;中古音 心母 錫韻 入聲 錫小韻 先擊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錫部 ;王力系统:心母 錫部 ;
錫 字源字形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楷書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