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dié

tī

ㄉㄧㄝˊ

ㄊ〡

部首 肉

部外 7

總筆畫 11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A U+43F2

左右結構

3511435152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euxt

bcnh

quyz

78227

拼音 dié tī

注音 ㄉㄧㄝˊ ㄊ〡

部首 肉 部外 7總筆劃 11

擴展A 43F2筆順 35114351523

䏲 基本解釋

● 䏲

dié ㄉ〡ㄝˊ《集韻》徒結切,入屑定。


  1. 同“胅”。《集韻•屑韻》:“胅,《説文》:‘骨差也。’一曰腫也。一曰連脽肉。古从弟。”

● 䏲

tī ㄊ〡《集韻》天黎切,平齊透。


  1. 〔䐔䏲〕薄。《可洪音義》卷五《妙法蓮華經》第六卷音義:“䐔䏲,上卑典反,下他兮反。薄皃也。正作匾㔸。”
  2. 化合物的一類,指銻化氫中的氫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烴基取代的一類有機化合物。䏲帶多具有毒性,不具鹼性,不溶于水。

英語 (same as 胅) protruded bones, swelling, a crooked nose

【漢典】
【未集下】【肉】 䏲·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䏲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 䏲·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集韻】徒結切,音耊。骨差也。一曰腫也。一曰連脽肉。或从骨。

又【集韻】天黎切,音悌。䐔䏲,鼻不正。

【漢典】

䏲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咥(die2)
    2. 褋(die2)
    3. 泆(die2)
    4. 㻡(die2)
    5. 叠(die2)
    6. 㭯(die2)
    7. 㲲(die2)
    8. 鲽(die2)
    9. 耋(die2)
    10. 耊(die2)
    11. 眰(die2)
    12. 喋(die2)
    13. 锑(ti1)
    14. 銻(ti1)
    15. 體(ti1)
    16. 䴘(ti1)
    17. 踢(ti1)
    18. 擿(ti1)
    19. 鷉(ti1)
    20. 鷈(ti1)
    21. 梯(ti1)
    22. 剔(ti1)
    23. 体(ti1)
同部首
    1. 肥
    2. 朊
    3. 腹
    4. 臗
    5. 膠
    6. 䏥
    7. 㬸
    8. 肋
    9. 肕
    10. 臘
    11. 股
    12. 䏑
同筆畫
    1. 婶
    2. 赇
    3. 酖
    4. 萖
    5. 翋
    6. 绽
    7. 𠚔
    8. 琇
    9. 婎
    10. 紴
    11. 婕
    12. 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