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uǎn

ㄗㄨㄢˇ

部首 矛

部外 19

總筆畫 24

䤸 𣡿 𥎝 𥎞 𥎥 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A U+408E

左右结构

54523312135312135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cbtm|cnhm

nhhuc

xsrl

14286

拼音 zuǎn

注音 ㄗㄨㄢˇ

部首 矛 部外 19總筆劃 24

統一碼 408E筆順 545233121353121352511134

䂎 基本解釋

英語 a short spear; a lance with two points, a halberd, to pierce; to stab; to irritate, to catch a spear from away

© 漢典
【午集中】【矛】 䂎·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9

䂎 《康熙字典》

【午集中】【矛】 䂎·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9

【廣韻】作管切【集韻】【韻會】【正韻】祖管切,𠀤音纂。【博雅】䂎謂之鋋。【北史·王思政傳】東魏來攻潁川,思政作火䂎,火箭,焚其攻具。【隋書·煬帝紀】五年,民閒䂎刃之類,皆禁絕之。【元史·儀仗志】䂎制如戟,鋒刃兩旁微起,下有鐏銳。

又【廣韻】子算切【集韻】祖算切,𠀤纂去聲。義同。

又【廣韻】七亂切【集韻】取亂切,𠀤音竄。小矟也。

又【集韻】七丸切,竄平聲。遙捉矛也。 【集韻】同鑹。【玉篇】亦作𥎥。俗作䂎。【韻會】同鐏,非。

© 漢典
【】【】

䤸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䂎”字頭,請參考“䤸”字:)
【】【】
『說文解字注』
鏦或从彖。非聲也。未詳。玄應曰。字詁云。古文䤸䂎二形今作?、同。麤亂切。字林云。䂎、小矛也。按䤸與鏦當是各字而同義。从金、彖聲。今說文轉寫有誤。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籫(zuan3)
    2. 䡅(zuan3)
    3. 㷪(zuan3)
    4. 繤(zuan3)
    5. 䌣(zuan3)
    6. 纂(zuan3)
    7. 缵(zuan3)
    8. 纉(zuan3)
    9. 纘(zuan3)
同部首
    1. 矛
    2. 䂊
    3. 䂆
    4. 矡
    5. 䂉
    6. 矜
    7. 䂈
    8. 䂋
    9. 䂍
    10. 矠
    11. 矞
    12. 矟
同筆畫
    1. 䟒
    2. 穲
    3. 灠
    4. 衋
    5. 䲑
    6. 鹽
    7. 鱣
    8. 䨸
    9. 鑪
    10. 䌰
    11. 䃺
    12. 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