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chí

tái

ㄔˊ

ㄊㄞˊ

部首 土

部外 10

總筆畫 13

臺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扩展A U+365C

上下结构

412512525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mkf

ybg

sjlb

00104

拼音 chí tái

注音 ㄔˊ ㄊㄞˊ

部首 土 部外 10總筆劃 13

統一碼 365C筆順 4125125251121

㙜 基本解釋

英語 (ancient and corrupted form of U+81FA 臺) a lookout, a tower, a terrace, a platform, a stage

© 漢典
【未集下】【口】 臺·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臺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㙜”字頭,請參考“臺”字。)
【未集下】【口】 臺·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2

〔古文〕𡌫㙵【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𠀤音苔。【說文】觀四方而高者。【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爾雅·釋宮】闍謂之臺。【註】積土四方也。【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疏】積土爲之,所以觀望。【五經要義】天子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圃臺以觀鳥獸。

又【古今注】城門皆築土爲之。累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

又官名。【正字通】袁紹傳,三臺註:漢官尚書爲中臺,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

又漢百官表註:禮樂官知禮容,故禮部稱容臺。

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

又漢秘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又【博雅】臺,支也。

又賤者之稱。【左傳·昭七年】僕臣臺。【註】皁輿,隷僕之至𤰞者也。【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註】臺,賤官,主使令者。

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又【博雅】臺,輩也。

又【揚子·方言】臺,敵延也。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註】靈臺者,心也。

又姓。漢侍中臺佟。

又澹臺,複姓。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

又咍臺,卽臺𠷂之聲也。【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又山名。【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山海經】鹿臺之山。【註】今名麓臺山。【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註】時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抱朴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又神名。【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𤣥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汾神也。【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又漸臺,星名也。

又宮殿名。【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又草名。【爾雅·釋草】艾,冰臺。【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詩·小雅】南山有臺。【傳】臺,夫須也。【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傳】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也。【箋】臺,夫須也。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臺駘,邾地名。【禮·檀弓】敗于臺駘。【註】臺音壷,駘音臺。臺當爲壷字之譌。一作壷駘,或作狐駘。【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

又【字彙補】左傳,臺駘。歷考註疏,𠀤無狐音。字彙不知何據而云:亦誤也。

又【韻補】叶田黎切,音題。【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又叶同都切,音徒。【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 漢典
【卷十二】【至】

臺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㙜”字頭,請參考“臺”字:)
【卷十二】【至】
『說文解字』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徒哀切〖注〗𡌫、㙵,古文。䑓,俗字。

『說文解字注』

(臺)觀四方而高者也。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觀不必四方。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臺。大雅。經始靈臺。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臺。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闕也。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古臺讀同持。心曰靈臺。謂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臺𥳑以游大淸。注。臺、持也。又臺無所鑒、謂之狂生。注。臺、持也。此皆作臺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臺形相似。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按臺不必有屋。李巡注爾雅曰。臺上有屋謂之謝。然則無屋者謂之臺。築高而已。云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㞢聲。徒哀切。一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俿(chi2)
    2. 迟(chi2)
    3. 遲(chi2)
    4. 馳(chi2)
    5. 竾(chi2)
    6. 䜄(chi2)
    7. 狋(chi2)
    8. 䪧(chi2)
    9. 鶙(chi2)
    10. 柢(chi2)
    11. 箈(chi2)
    12. 遅(chi2)
    13. 駘(tai2)
    14. 㘆(tai2)
    15. 枱(tai2)
    16. 邰(tai2)
    17. 斄(tai2)
    18. 鲐(tai2)
    19. 嬯(tai2)
    20. 籉(tai2)
    21. 骀(tai2)
    22. 儓(tai2)
    23. 臺(tai2)
    24. 檯(tai2)
同部首
    1. 垚
    2. 境
    3. 龼
    4. 墸
    5. 㙕
    6. 圤
    7. 㙬
    8. 墒
    9. 塱
    10. 堨
    11. 塨
    12. 坼
同筆畫
    1. 幙
    2. 媹
    3. 蒿
    4. 嫔
    5. 摛
    6. 畺
    7. 䃃
    8. 㜑
    9. 𠔩
    10. 䐐
    11. 䑯
    12. 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