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 基本解释
钤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钤
名
(1) (形声。从金,今声。本义:一种农具)
(2) 官印 [official seal]。
如:钤干(掌印的官吏);钤印(印章)
(3) 通“权”。权谋,谋略 [plan]
以有常术而无钤谋。——《淮南子·诠言》
词性变化
◎ 钤
动
盖章,盖印 [stamp]。
如:钤印弥封(盖了印的密封文书);钤识(打上印记);钤盖(盖印);钤别(盖印识别)
常用词组
【漢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钤”字头,请参考“鈐”字。)
〔古文〕𨥩【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
𠀤音箝。【說文】鈐
𨬍,大犂也。一曰類耜。
又【玉篇】車轄也。
又【廣韻】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
又【廣韻】鉤鈐,星名。【前漢·天文志】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註】房爲天駟,其隂右驂旁有二星,曰鉤鈐,故曰天子御也。【石氏星經】二星主法,明則羣臣奉職,天下道洽。【孝經·內事】昆弟親睦,則鉤鈐不離房。【晉書·天文志】鉤鈐主關籥,王者孝,則鉤鈐明。
又山名。【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
又鏁也。【爾雅序】六藝之鈐鍵。【疏】鈐,鏁也。
又【揚子·方言】矛,其柄謂之鈐。【註】巨巾反。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釱也。
又千尋切,音侵。義同。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