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匚( 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2) “筐”的古字。容器名 [basket]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3)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frame]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又如:匡子(框子)
(4) “眶”的古字。眼眶 [orbit]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5)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bamboo slips]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6) 螃蟹的背壳 [shell]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7) 古地名 [Kuang town]
(8)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9)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10)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 [Lushan mountain]
词性变化
动
(1) 纠正,匡正 [correct]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2) 拯救 [save]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3) 帮助;辅助,辅佐 [help;assist]
上匡天子。——《三国志》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4) 弯曲[bend]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5) 亏损 [loss]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6) 料定;料想 [expect]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7) 通“恇”。恐惧 [fear]
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形
(1) 方正;端正 [upright]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2) 安适 [comfortable]。
如:匡咏(安适吟咏)
常用词组
匡 國語辭典
-
改正、扶正。如:「匡正」、「匡謬」。《左傳·襄公十四年》:「過則匡之。」《史記·卷六二·管晏傳》:「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
救濟。如:「匡救」。《左傳·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災患。」《管子·五輔》:「養長老,……弔禍喪,此謂匡其急。」
-
輔佐、幫助。《漢書·卷八·宣帝紀》:「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諱有司。」《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上匡天子,則為桓文。」
-
料想。《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你是個做經紀本分人兒,那匡你會溫存,能軟款,知心知意。」《二刻拍案驚奇·卷一○》:「方氏大怒道:『你就匡我養不出,生起外心來了!』」
-
眼眶。《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於是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通「眶」。
-
姓。如漢代有匡衡,清代有匡輔之。
【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𠀤音劻。【說文】飯器也,筥也。一曰正也。【論語】一匡天下。【前漢·揚雄傳】匡雅頌。
又【玉篇】方正也。【爾雅·釋詁】匡,方也。【詩·小雅】旣匡旣敕。
又救也。【書·盤庚】不能胥匡以生。【孝經·事君章】匡救其惡。
又斜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匡。
又【廣韻】輔助也。【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又地名。【韻會】𨻰留有匡城。
又姓。【風俗通】匡,魯邑也。句須爲之宰,其後氏焉。漢有匡衡。
又與恇同。恐也。【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又與眶同。目匡也。【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又烏光切,音汪。與尩通。廢疾也。【荀子·正論篇】傴巫跂匡大。跂原字从攴作。
匡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ʰuɑŋ˥ 唐代读音 *kiuɑng日语读音 TADASU SUKUU韩语罗马 KWANG现代韩语 광越南语 khuôn
客家话 [梅县腔] kiong1 siong5 [海陆腔] kiong1 [客英字典]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kiong1 [陆丰腔] kiong1 [东莞腔] kiong1 [台湾四县腔] kiong1粤语 hong1潮州话 戈安1(康),kang1 (khang)
近代音 溪母 江陽韻 平聲陰 匡小空;中古音 溪母 陽韻 平聲 匡小韻 去王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唐部 ;王力系统:溪母 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