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 基本解释
● 麴
- 酒麴。也作“麯”。《玉篇•麥部》:“麴,米麥糵揔名。”《集韻•屋韻》:“𥶶,《説文》:‘酒母也。’或作麴、麯。”
- 酒。《晋書•劉伶傳》:“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 麯黴色,即淡黃色。也作“鞠”。《禮記•月令》:“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
- 薄,即蠶箔,養蠶的用具,用竹蔑等编成。《方言》卷五:“薄,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䒼,或謂之麴。”
- 姓。《廣韻•屋韻》:“麴,姓。出西平。漢有麴演。”
英语 yeast, leaven; surname
德语 Hefe; Weinhefe (S),ein Nachname (Pron),Qu (Eig, Fam)
【漢典】
麴 详细解释
麴 國語辭典
名
-
把麥子或白米蒸過,使它發酵後再晒乾,稱為「麴」。可用來釀酒。宋·蘇軾〈少年遊·銀塘朱檻麴塵波〉詞:「銀塘朱檻麴塵波,圓綠卷新荷。」也稱為「酒母」、「酒麴」。
-
姓。如晉代有麴崇裕。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