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
- 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
-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编辑~。~队(军队)。
- 具有统属关系:所~五十人。~下。~将。~属。~首。~落(luò)。
- 安置安排:~署。
- 量词:一~小说。三~汽车。
英语 part, division, section
德语 Amt, Ministerium, Abteilung, Einheit (S, Pol),Teil, Abschnitt (S),ZEW für Kinofilme, Romane, einzelne Folgen einer Serie (Zähl)
法语 classe,partie,section,catégorie,un ensemble,ministère,département,unité,quartier général,(classificateur pour les films, les romans, certaines machines de petites tailles comme le téléphone portable)
部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邑,( 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2) 同本义 [Bu,an ancient place]
部,天水狄部。——《说文》
(3)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army]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central government;board;department]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 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area;district]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 部落 [tribe]
曾祖莫护跋,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晋书》
(9) 分类,门类 [category]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part;section]。如:上部;南部
(12) 单位 [unit;department]。如:编辑部;批发部
(13) 军队领导机构 [headquarters]。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词性变化
动
(1) 统率 [command]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 安排,布置 [arrange]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辖 [administer]。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量
(1) 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常用词组
部 國語辭典
中央政府院以下的行政機關名稱。如:「教育部」、「外交部」。
專指機關中分別擔任不同職務的單位。如:「出版部」、「編輯部」。
指將整體條理劃分,進而歸納成的各個類別。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也。」《晉書·卷九二·文苑傳·李充傳》:「于時典籍混亂,充刪除煩重,以類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為永制。」
全體中的一些分子。如:「局部」、「部分」。
部首。如:「二一四部首系統的第一部是『一』部,最後一部是『龠』部。」
軍隊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如:「連部」、「營部」、「師部」、「總部」、「司令部」。
部隊、軍隊。《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漢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聞單于還,兵多,不敢出。」《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昆陽即破,一日之閒,諸部亦矣。」
量詞:➊ 計算書籍、影視戲劇等的單位。如:「一部辭典」、「兩部單元劇」、 「三部電影」。➋ 計算車輛或機器等的單位。如:「一部摩托車」、「三部推土機」。
統率。如:「所部者眾」。《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布置、安排。參見「部署 」條。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又【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又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
又【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易,不立部曲也。
又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記·歷書】分其天部。【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又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歷志】起五部。【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又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又【字彙補】斗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
又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又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又【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又【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u˥˧ 唐代读音 bhǒ日语读音 WAKERU SUBERU TSUKASA韩语罗马 PWU现代韩语 부越南语 bộ
客家话 [海陆腔] pu6 [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陆丰腔] pu1 [台湾四县腔] pu5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客英字典] pu5粤语 bou6
近代音 幫母 魚模韻 去聲 布小空;中古音 並母 姥韻 上聲 簿小韻 裴古切 一等 合口;並母 厚韻 上聲 部小韻 蒲口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咍部 ;王力系统:並母 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