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 同本义 [pillow]
枕,卧所荐首也。——《说文》
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
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 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3) 又如:枕上之花(比喻女色);枕箱(可作枕头使用的长方形扁箱。出门旅行时放置零物);枕山(谓垫得很高的枕头);枕中术(藏在枕中的秘术);枕中书(珍秘之书)
(4) 枕骨 [occipital bone]
头横骨为枕。——《素问·骨空论》
词性变化
动
(1) 枕着 [pillow]
曲肱而枕之。——《论语》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晋书》
尸骸枕藉。——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枕弓(犹枕戈);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枕石(枕于石头。多指隐居山林);枕甲(枕着铠甲)
(3) 靠近,临 [be near to]
会稽东接于海,南近 诸越,北枕大江。——《汉书·严助传》。
(4) 又如:枕江(临江);枕河(临河);枕水(靠近水边);枕流(靠近水流)
(5) 卧,睡 [sleep]。如:枕月(躺在月光下);枕格(卧于床上;指受酷刑)
常用词组
枕 國語辭典
睡臥時頭頸部所墊的東西。如:「涼枕」。《說文解字·木部》:「枕,臥所以薦首者。」《詩經·陳風·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資治通鑑·卷二七○·後梁紀五·均王貞明五年》:「鏐自少在軍中,夜未嘗寐,倦極則就圓木小枕。」
魚頭中似丁形的骨頭。《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晉·郭璞·注:「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可作印。」
墊在底下的。如:「枕木」。
用枕頭或其他東西墊頭。如:「枕戈待旦」。《論語·述而》:「曲肱而枕之。」
依傍、鄰靠。《漢書·卷六四·嚴助傳》:「南近諸越,北枕大江。」《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京城前直子午谷,後枕龍首山。」
枕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ən˨˩˦ 唐代读音 *jǐm日语读音 MAKURA韩语罗马 CHIM现代韩语 침越南语 chẳm
客家话 [海陆腔] zhim3 [客语拼音字汇] zim3 [沙头角腔] zim3 [东莞腔] zim3 [台湾四县腔] tsiim3 [客英字典] zhim3 [陆丰腔] zhim3 [梅县腔] zhim3 [宝安腔] zim3粤语 zam2 zam3
近代音 照母 侵尋韻 上聲 枕小空;照母 侵尋韻 去聲 朕小空;中古音 澄母 侵韻 平聲 沈小韻 直深切 三等 開口;照章母 沁韻 去聲 枕小韻 之任切 三等 開口;照章母 寢韻 上聲 枕小韻 章荏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覃部 ;端母 覃部 ;王力系统:章母 侵部 ;章母 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