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代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some;someone]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词性变化
连
(1) 用作虚词 [or]
[1]∶表示选择或列举。 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 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2)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
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或时(有时)
动
(1) 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
常用词组
或 國語辭典
-
也許。如:「或許」。《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
-
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或者」、「喜或怒」、「哀或樂」、「去或不去?」《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今之刑賞,或由喜怒,或出好惡。」《三國演義·第三七回》:「或駕小舟游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
-
泛指人或事物。相當於「有人」、「有的」。《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上·滇遊日記二》:「群山叢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參立前塢中。」
-
誰。表示疑問的語氣。《詩經·豳風·鴟鴞》:「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文選·潘岳·藉田賦》:「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繼之者,鮮哉希矣。」
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于逼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胡國切。以爲疑或不定之意。臣鉉等曰:今無復或音。
(或)邦也。邑部曰:邦者,國也。葢或國在周時爲古今字。古文衹有或字。旣乃復製國字。以凡人各有所守。皆得謂之或。各守其守,不能不相疑。故孔子曰:或之者,疑之也。而封建日廣。以爲凡人所守之或字未足盡之。乃又加囗而爲國。又加心爲惑。以爲疑惑當別於或。此孶乳寖多之理也。旣有國字。則國訓邦,而或但訓有。漢人多以有釋或。毛公之傳詩商頌也。曰域,有也。傳大雅也。曰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域卽或。攷工記梓人注。或,有也。小雅天保箋,鄭論語注皆云。或之言有也。高誘注淮南屢言或,有也。毛詩九有,韓詩作九域。緯書作九囿。葢有,古音如以。或,古音同域。相爲平入。从口,羽非切。戈,㠯守其一。从三字會意。于逼切。廣韵分域切雨逼,或切胡國。非也。一部。一,地也。解从一之意。
(域)或或从土。旣从口从一矣。又从土。是爲後起之俗字。
或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xuo˥˧ 唐代读音 *huək日语读音 ARU ARUIHA韩语罗马 HOK现代韩语 혹越南语 hoặc
客家话 [梅县腔] fet8 [沙头角腔] fiet8 [客英字典] fet8 [海陆腔] fet8 [客语拼音字汇] fed6 [陆丰腔] fet8 [台湾四县腔] fet8 [东莞腔] fet8 [宝安腔] fet8粤语 waak6潮州话 hog8(hôk) [揭阳、潮阳]huêg8(huêk)
近代音 中古音 匣母 德韻 入聲 或小韻 胡國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德部 ;王力系统:匣母 職部 ;
或 字源字形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