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uí

ㄊㄨㄟˊ

部首 言

部外 18

總筆畫 25

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7B93

左中右結構

4111251325113554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yrqy

yrhig

snni

拼音 tuí

注音 ㄊㄨㄟˊ

部首 言 部外 17總筆劃 24

擴展B 27B93筆順 411125132511355432411121

𧮓 基本解釋

● 𧮓

tuí ㄊㄨㄟˊ


  1. 喧鬧。
  2. 〈吳語〉〔~~響〕膽大氣粗。聲音很響。
【漢典】
【酉集上】【言】 𧮓·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8

𧮓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𧮓·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8

【唐韻】杜回切【集韻】徒回切,𠀤音頹。【說文】噪也。【集韻】或作𧮊。

又【集韻】呼回切,音灰。義同。

【漢典】
【卷三】【言】

𧮓 《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譟也。从言魋聲。杜回切

《說文解字注》

(𧮓)譟也。从言。魋聲。杜回切。十五部。按許書無魋字。大徐據此補入鬼部。

【漢典】

𧮓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𧮓」說文‧言部 「𧮓」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𧮊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頺(tui2)
    2. 墤(tui2)
    3. 䍾(tui2)
    4. 㿗(tui2)
    5. 穨(tui2)
    6. 魋(tui2)
    7. 㾯(tui2)
    8. 僓(tui2)
    9. 䀃(tui2)
    10. 㢈(tui2)
    11. 㾽(tui2)
    12. 䫋(tui2)
同部首
    1. 䛢
    2. 譪
    3. 謇
    4. 詽
    5. 讓
    6. 䛵
    7. 誯
    8. 䜖
    9. 諒
    10. 讄
    11. 詖
    12. 䛰
同筆畫
    1. 鸁
    2. 鱰
    3. 䠯
    4. 鱟
    5. 蠺
    6. 籬
    7. 欔
    8. 灞
    9. 䰐
    10. 虁
    11. 鼉
    12. 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