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部首

異體字

部首 手

部外 12

總筆畫 15

扛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D26

左右結構

121121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radm

qmmc

dbgo

部首 手 部外 12總筆劃 15

擴展B 22D26筆順 121121132511134

𢴦 基本解釋

● 𢴦


  1. 同「扛」。用肩擔負。
【漢典】
【卯集中】【手】 𢴦·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𢴦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 𢴦·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集韻】虎項切,音𢞡。山東謂擔荷曰𢴦。今浙人亦有此語。或作扛。通作傋。俗从大力。作夯。

【漢典】
【卷十二】【手】

↳扛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𢴦」字頭,请參考「扛」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橫關對舉也。从手工聲。古雙切〖注〗與掆同找,或作抗。又與𢴦同。《韻會》通作𢱫。

《說文解字注》

(扛)横關對舉也。以木横持門戶曰關。凡大物而兩手對舉之曰扛。項羽力能扛鼎,謂鼎有𠕪,以木横貫鼎耳而舉其㒳耑也。卽無横木而兩手舉之亦曰扛。卽兩人以横木對舉一物亦曰扛。字林:捎、掆,舁也。匡謬正俗曰:音譌。故謂扛爲剛。有造掆字者,故爲穿𨯳也。西京賦作𧢸鼎,𧢸卽䚗。魏大饗碑作䚗鼎。䚗者,扛之叚借字也。从手工聲。古雙切。九部。

【漢典】

𢴦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CHN
TPE
異體字
扛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揶
    2. 挆
    3. 揥
    4. 揋
    5. 搐
    6. 揇
    7. 抭
    8. 拦
    9. 扙
    10. 拣
    11. 摙
    12. 㩚
同筆畫
    1. 䣾
    2. 嶚
    3. 㙪
    4. 箮
    5. 䐮
    6. 潵
    7. 㼼
    8. 䋾
    9. 曏
    10. 髰
    11. 䅵
    12. 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