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áng

liáng

ㄌㄤˊ

ㄌㄧㄤˊ

部首 手

部外 7

總筆畫 10

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擴展B U+22B57

左右結構

1214511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ryve

qiav

dsxo

拼音 láng liáng

注音 ㄌㄤˊ ㄌㄧㄤˊ

部首 手 部外 7總筆劃 10

擴展B 22B57筆順 1214511534

𢭗 基本解釋

● 𢭗

láng ㄌㄤˊ 又讀 liáng ㄌㄧㄤˊ


  1. 同「攘」。見於台灣人名。
【漢典】
【卯集中】【手】 攘·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攘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𢭗」字頭,请參考「攘」字。)
【卯集中】【手】 攘·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古文〕𣀮【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𠀤音穰。【說文】推也。

又竊也。【書·呂𠛬】奪攘矯虔。【禮·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論語】其父攘羊。

又卻也。【禮·曲禮】左右攘辟。【周禮·秋官·禁殺戮】掌司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註】攘,猶卻也。【疏】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註】攘袂,猶今人云捋臂。

又除也。【詩·大雅】攘之剔之。【疏】攘除翦剔。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唐韻】如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𠀤音壤。擾也。【前漢·𨻰平傳贊】傾側擾攘楚魏之閒。

又【唐韻】【集韻】【韻會】人漾切【正韻】人尚切,𠀤與讓通。遜也。【前漢·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註】攘,古讓字。

又【藝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

又【集韻】式亮切,賞去聲。與饟同。【詩·小雅】攘其左右。【箋】攘讀爲饟。

又【集韻】【韻會】𠀤泥庚切,音獰。搶攘,亂貌。【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註】攘,女庚反。師古讀搶攘爲傖獰。

【漢典】
【卷十二】【手】

↳攘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𢭗」字頭,请參考「攘」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推也。从手襄聲。汝羊切

《說文解字注》

(攘)推也。推手使前也。古推讓字如此作。上曲禮注曰:攘古讓字。許云:讓者,相責讓也。攘者,推也。从古也。漢書禮樂志:盛揖攘之容。藝文志:堯之克攘。司馬遷傳:小子何敢攘。皆用古字。凡退讓用此字,引申之使人退讓亦用此字,如攘寇、攘夷狄是也。从手襄聲。汝羊切。按當人樣切。十部。

【漢典】

𢭗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攘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部首
    1. 掙
    2. 攉
    3. 掮
    4. 㨷
    5. 撝
    6. 拑
    7. 摍
    8. 擸
    9. 拮
    10. 摃
    11. 攁
    12. 揝
同筆畫
    1. 倞
    2. 甡
    3. 悖
    4. 真
    5. 翄
    6. 砝
    7. 䉼
    8. 莗
    9. 栤
    10. 顾
    11. 㼡
    12. 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